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367897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案DK20150005地块一标段地下室防水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有限公司项目部月8日环境因素排查表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物/废弃物收集处理记录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工程名称DK20150005地块一标段地理位置建设单位围护设计单位结构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基坑监测单位桩基专业分包单位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合同约定工期目标合同约定质量目标合同约定安全文明目标1.2项目概况本工程DK20150005地块一标段,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月亮湾,东至启月 街,南至万寿街,西至万寿街,北至规划路。本工程

2、分为两个标段,我公司负责承建一标段工程(包含一期、二期、六期),计平方米,划一期、六期工程先开,二期工程延后一年开工。总建筑面积238464.00地上面积153383.00平方米,地下室及车库面积85081.00平方米。共分1#、2#、 3#、4#、5#、7#、9#、18#、83#楼,其中 1#、2#、4#、5#、7#、9#、18#建 筑高度为84.200m (地上28层),3#建筑高度为68.95m (地上20层),83#建 筑高度为17.2m(2层)。车库为地下一层人防车库,车库层高3.9m,局部4.9m。 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中包含有集水井,泳池,景观下沉庭院等防

3、水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的部位。拟建场地位置示意图一二标段分界划分示意图二、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主要种类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一章第24条中列举了环境 污染和其他公害是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牛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 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根据我国 现行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环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六大类。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工程施工有关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 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等。根据我标段工程及周边环境的 实际情况,在

4、我标段施工中有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有扬尘污染、水污染、固体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周边建构筑物较为密集,且主要为住宅区及学校 等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公共性质区域。三、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3.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总体原则及目标我标段施工区域周边建构筑物较为密集,且主要为住宅区及学校等以居住、文教机 关为主的公共性质区域。因此在工程施工时,周边群众对工程施工时给周边环境造 成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比较敏感。我标段在工程施工中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施工周边环境多关注、强防 护、勤监测,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切实做好环

5、境保护工作。(1) 、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方针减少环境污染,关注员工健康(2) 、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目标 资源、能源消耗量:实现定额要求 污染物排放量达标率100%,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法律法规要求3.2、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组织项目部按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相应 的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且在各作业区、各班组明确 环境保护责任人。对一些易产生环境污染的的工序及工种要分区段、分工种落实到 人,并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确保施工过程中部产生大的环

6、境污染事故。(1)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组长:韦春景副组长:李道金、徐克清、李乐乐组员:慕军成,谢鑫善,张朋飞,朱惠宇,刘涛涛,王超,吴宏伟,宋雷,叶全 德。(2) 、领导小组拟定落实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目标,制订保证计划,根据 保证计划的要求,落实资源配置。(3) 、负责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运行实施监督,做好宣 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4) 、制定危险源控制预案,并监督实施。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4、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对扬尘污染采取清理,洒水,覆盖,保洁 等

7、相应措施,确保不出现扬尘飞砂现象,保障周边环境,具体如下:(1) 、施工现场的防尘措施 在土方开挖、回填、运输、卸载、地基处理等施工过程中,采取喷、洒水措施, 保持土方表面有一定的湿润度,防止扬尘。 对出入施工现场的各种车辆进行限速(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 施工区域车辆出入口处设洗车台,配备清理车辆用喷头和冲洗池,驶入或驶出 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不得污染道路,运输车辆经冲洗干净后驶出施工场地,防止车辆将泥砂带出场外。 砂、土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现场土方及垃圾,采取表面固化或围 布覆盖等防扬尘措施。防止施工现场的沙尘及轻质材料被风吹至空中污

8、染环境。 多余土方及时清运出场,土方、砂石料运输车运输时不得超高、超载,并且车 厢必须覆盖防止遗洒、飞扬,减少污染。现场未清理完的渣土,必须采取覆盖,洒水等措施,并统筹安排,集中管理,确保渣土有序管理。 派专人负责关注天气预报,一旦出现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产生扬尘的作业要停 止,并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施工现场中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要进行绿化和美化。(2) 、运输道路的环境保护 对于土方开挖运输过程中的行走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避开市政干道和生活 小区。对于经常使用或后期也可以使用的场外临时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 对道路进行打扫保洁,定岗定人对道路定期进行冲洗,保持道路清洁。 对临时道路两边进行必要

9、绿化,种一些大叶类的绿化树吸附一些飞尘。 对临时道路两边尽量进行围护,以减少行车时灰尘的外扬。(3) 、弃渣场地防尘措施: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按照“安全、环保、合理、适用”的原 则规划弃渣用地。 弃渣场必须远离用水源地、水井、河、渠等地表水体。弃渣必须集中,严禁漫 坡乱弃。施工结束后将弃渣整理、恢复,表面用耕植土覆盖。 现场未清理完的渣土,必须采取覆盖,洒水等措施,并统筹安排,集中管理, 确保弃渣场地有序管理。4.2、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地下水质量标准中 的相关规定,水污染主要分为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个方面。施工现场水污染主要是指地表

10、水污染,其防治措施主要有:特别保护区排污口的禁限措施,城市 污水集中处理,防止行为污染水体,具体有以下几点:(1) 、搅拌机前台、运输车辆清洗处、洗车台等处要设置沉淀池。清洗搅拌机和运 输车辆的污水,未经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河道。(2) 、施工现场所存放的油料必须有防止泄漏和污染的措施。(3)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等临时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水等,通过砌化粪 池、沉淀等措施,使生活污水净化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4) 、施工现场职工食堂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再通过隔油池对废油进行隔离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食堂设置的隔油池内径应2长2米x宽0.6米x

11、深0.8米,隔油池内应分隔成三仓,分隔壁厚度应N0.1米,第一仓、 第二仓的分隔壁底部向上 0.3米处安装直径为0.1米的管道,第三仓外侧面底部向 0.3米处安装0.1米的管道,并与市政污水管道连接,隔油池盖板宜用钢板制作。 沉淀池及隔油池必须由专人定期进行清理(5) 、在施工进入口设置的洗车台,冲洗车辆的产生的废水经过沉淀后,循环利用。(6) 、施工现场的排水排污系统必需确保雨污分流,污水统一进入市政污水管道进 行集中处理,雨水应尽量加以收集并循环利用。4.3、固体垃圾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固体垃圾,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 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其各种成分

12、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 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 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建筑原材料 的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等组成。建筑固体废弃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控制物排放量 大、面广,影响深远,比较难以降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特性,不仅破坏环境 美感、影响市容市貌、危害人类健康、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降低土地经济价值等, 而且堆放或填埋要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和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根据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对固体 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

13、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原则:减量化指在对资源能 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以及减低其 危害性;资源化是指对已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要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 次原料或能源以再利用;无害化是指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再 利用的固体废物,要妥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造成危害。(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置封闭式垃圾站用于存放施工垃圾。(3) 、施工垃圾要按照规定及时清运消纳。清理施工垃圾,必须在环卫部门的指导 下采取切实可靠的运输措施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抛撒。(4) 、施工现场各种废弃建筑材料应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车辆运输砂石

14、、土方、渣 土和垃圾的,要采取措施防止车辆运输泄露遗撒。(5)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控制措施: 在生活区,每层办公室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并分区域的指定响应的卫生责 任人,对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尽量回收利用。 职工食堂产生的生活垃圾由专职清洁工及时归拢收集,并由当地环卫部门将垃 圾统一集中运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理。 对塑料类,固体废弃物不得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不得在现场或其他地段未经 正确处理便埋填,必须送废品回收站等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化处理。4.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我国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 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

15、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相关规定,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有:土石方推 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噪声限值昼间75分贝;夜间55分贝;各种打桩机等 昼间85分贝,夜间禁止施工;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昼间70分贝夜间 55分贝;装修吊车、升降机等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根据城市区域环境 噪声标准的规定,住宅区及学校等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公共区域属于噪 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我标段施工区域周边建构筑物较为密集,且主要为住宅区及学校等以居住、文教机 关为主的公共性质区域。因此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资 料标准除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外,还须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标准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通过控制声源和声的传播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防 治,具体如下:(1) 根据施工阶段特点,合理进行现场平面布置,将产生噪音的机械设备尽量布置在距 离居民区较远的位置。(2) 开工前现场围墙建设完成,对于敏感部位或有特殊要求的施工,提前包裹降噪安全 围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