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系统概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36770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系统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体系统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体系统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体系统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体系统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系统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系统概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系统概述王诗源第一部分 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一)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从鼻腔到气管。临床上常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两部分。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鼻腔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鼻孔与外界相通,后鼻孔与咽相连。前鼻腔生有鼻毛,对吸入空气起过滤作用,可以减少尘埃等有害物质的吸入。整个鼻腔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间有嗅细胞、杯细胞和分泌腺体,以及相当丰富的血管。因此,鼻腔可以使吸入气体加温加湿。而且当鼻腔受到有害气体或异物刺激时,往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反应,避免有害物吸入,这是

2、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对人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鼻腔除上述呼吸作用外,还有嗅觉作用。咽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管道,由粘膜和咽肌组成。上连鼻腔,下与喉相连,可分鼻咽、口咽及喉咽三部分,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咽具有吞咽和呼吸的功能,此外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官,对发音起辅助作用。咽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由扁桃体等组成咽淋巴环,可防御细菌对咽部侵袭,在幼年时期此种功能较明显。 喉喉上与喉咽,下与气管相连,既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喉的支架主要由会厌软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所组成,喉腔内左右各有一条声带,两声带之间的空隙为声门裂。当呼吸或发音时,会打开,空气可以自由出入,而当吞咽时,会自动

3、关闭,避免食物进入气管。2.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是指气管、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及各级分支,直到肺泡。气管是气体的传导部分。(二)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呈圆锥形,右肺较左肺略大。脏层胸膜的斜裂深入组织将肺分为上叶与下叶,右肺另有水平裂使之分为上、中、下3叶。两肺各有肺尖、肺底和两个侧面。肺底与膈肌上部的膈膜相接。肺内侧的肺门与纵隔相依附。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进出的通道。二、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为呼吸功能,也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统提供了巨大的肺泡表面,以便血液能得以与外界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同时,呼吸系统也具有“呼吸泵”

4、的作用,使空气进入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血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就叫呼吸。在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由肺吸氧约300ml,呼出二氧化碳约250ml。当激烈地运动或劳动时,气体交换的速度可增加10倍以上。这些呼吸机能的实现,主要靠呼吸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循环系统的配合,并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根据现代的研究,呼吸机能是通过3个连续的过程来实现的。(1)外呼吸:外界空气经呼吸道在肺泡与肺循环毛细血管内血液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运输:肺循环毛细血管与体循环毛细血管间血液中的气体运输过程。(3)内呼吸:体循环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间

5、的气体。除此之外,呼吸系统的其他部分也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如上呼吸道除能传导气体外,尚有吞咽、湿化、加温,净化空气,嗅觉和发音的功能;胸廓具有足够的坚硬度来保护肺脏,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可以在呼吸动作时起到类似风箱的作用。呼吸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了障碍都将或多或少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第二部分 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构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包括

6、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向前经口裂与外界相通;向后借咽峡与咽相通,两侧为颊、上为腭、下为口腔底。唇和颊与牙弓之间为口腔前庭;牙弓与咽峡之间为固有口腔。牙关紧闭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经此间隙插入导管吸痰或注入营养物质。口腔器官 包括唇、颊、腭、舌、牙、口腔腺等,口腔腺又称唾液腺,是所有开口于口腔的腺体的总称。它们分泌唾液,具有湿润口腔黏膜、帮助消化等作用。(二) 咽咽是前后略扁呈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长约12cm。咽的前壁不完整,分别

7、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咽以软腭下缘和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三)食管食管是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上端与咽相接,沿脊柱的前方下行,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下端约在第11胸椎体的左侧与胃的贲门相续,全长约25cm。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第一处在食管起始处,平第6颈椎体下缘,距中切牙15cm;第二处在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平第4胸椎体下缘,距中切牙25cm;第三处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平第10胸椎,距中切牙40cm。这些狭窄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进行食管插管时应注意这些狭窄。(四)胃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有受纳和消化食

8、物的功能。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续。胃可分四部:靠近贲门的部分为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向左膨出的部分为胃底,临床上称胃穹;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为幽门部,临床上称胃窦。在幽门部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此沟将幽门部又分成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部分为胃体。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胃空虚时位置较高,充盈时,胃大弯可达脐平面。胃的位置可随人的体型、体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五)小肠小肠长约57m,上接幽门,下续盲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可分为十二指

9、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六)大 肠大肠长约1.5m,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常以麦氏点(McBurney点)为标志,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或以兰氏点(lanz点)为标志,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七)肝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重约12001500g,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具有分泌胆汁,参与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合成、转化和分解。此外还具有吞噬、防御和解毒的功能。胚胎时期还有造血的功能。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其中大部分被左、右肋弓掩盖(儿童的肝下界可低于右肋弓下缘12cm),仅在腹上区左、

10、右肋弓之间露于剑突下方与腹壁相贴。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出肝后流经的各个器官即肝外胆道,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进食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内的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经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八)胰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内含多种消化酶,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胰腺内含有胰岛,产生胰岛素等,有内分泌的功能。胰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平面横卧于腹后壁,前面有腹膜覆盖。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

11、、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包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营养成分,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

12、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了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食物从食管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

13、态,小量多次地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第三部分 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构成循环系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管道连合而成,由于其中所含的液体成分不同,可分为心血管系及淋巴系两部分。心血管系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在心血管系的管道内,流动着血液。淋巴系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

14、巴组织组成,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液。(一)心脏心脏位于胸腔纵隔中,夹于左右两肺之中,略偏左。约第36肋骨之间,心基位于肩关节水平线上。心尖位于胸骨后段的上方,距横膈约2cm。站立时,约在肘突“鹰嘴”的后内侧。心脏内腔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两半,互不相通;每半又分为心房和心室两部分,经房室口相通。因此,心脏可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部分。(二)血管血管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种。动脉为引导血液出心脏,流向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管,逐步分支变细,接毛细血管。管壁厚而有弹性。毛细血管为动脉和静脉间的微细血管,短而密,相互吻合成网。管壁很薄,具有较大的通透性,有助于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

15、物质交换。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脏的血管,其管壁与动脉相似。大多数静脉,特别是分布在四肢的静脉,内膜形成静脉瓣,游离缘伸向管腔,并朝向心脏,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三)血液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离心后分为上层的血清,中层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红细胞。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地在心血管系中循环流动着。血液在流动过程中,运输营养物质、激素、气体和代谢产物。通常说的血量是指体内的血液总量。其中一部分在心血管系循环流动着,称为循环血量;另一部分存在于肝、脾、肺及皮下等处毛细血管和血窦之中,称为储备血量。(四)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

16、干、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段,以膨大的盲端起始。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管壁与静脉相似,外形呈串珠状。淋巴干由淋巴管汇合形成,全身淋巴干共有9条:即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以及肠干。淋巴导管:有两条,胸导管(左淋巴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胸导管的起于乳糜池,位于第11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胸导管穿经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再上行至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沿途接受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收集下半身及左上半身的淋巴。右淋巴导管短,收集右支管纵隔干,右颈干和右锁骨下干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五)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1.淋巴结 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成群聚集,多沿血管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