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67642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玉和市园林绿化局保护处俊杰市林业工作总站工程师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古树资源有近300万株,在册的古树绝大多数属于人工 栽植的树木,生长100年以后形成古树,多分布在城区和郊区自然环境较好的地 方。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逐渐改变了古树的自然环境,形成一种自然经济和社 会复合生态环境、对古树生长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古 树长势除一部分生长良好之外,大部分处于衰弱状态,重者出现濒危和死亡。为 了保护好现有古树,各地曾对弱株古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养护和复壮技术措 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技术方法。现就市弱势古树复壮

2、方 面的技术介绍如下:一、古树复壮技术的标准古树长期生长在恶劣环境中,树体器官衰弱和损伤,出现外部叶子发黄、枯 焦和死亡;枝杈损伤及枯死;树干伤残及腐朽等症状。按照树体衰弱程度,古树 长势衰弱株可分为轻弱株、重弱株、濒危株和死亡株。当前古树重弱株和濒危株 是抢救的重点、应尽早采取复壮技术措施。如何复壮,必须对古树复壮技术措施 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根据树木习性、古树特点和古树衰弱状况,在参考国外有关 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古树复壮标准如下:(一)古树良好的生存环境技术指标1. 无机环境(1)土 壤容重:1.2g/cm31.3g/cm3(2)土壤总孔隙度;50%60%(3)土壤自然含水量:10%18%(

3、4)土壤非毛管孔隙度:15%(5)光照强度:80001x(6)气温及土温:10C28 C(7)土壤有机质含量:5%-10%(8) 土壤有机肥含量:1%2%(9) 土壤矿质养分:M: 80ppm 至 120ppm,五氧化二爷:20ppm-40ppm氧化钾:100ppm150ppm,微量元素占氮磷钾总量5%(10) 土裟溶液浓度0.1%0.2%(11) 土壤酸碱度:pH值6.57.5(12 )地下障碍物清理,如墙基、路基、旧路面、旧管道等(13)地上废弃物清理,如建筑垃圾、煤渣、木料等(14 )废弃建筑物拆除,如废旧设施、仓库、厨房等2、有机环境(1) 调整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有利于古树生存(2

4、) 虫害已控制及天敌生物增加(3) 病菌已控制及有益菌的微生物增多(二) 古树器官修复技术指标1、根系吸收器官(1) 伤根治愈率达90%以上(2) 弱根复壮在50%以上(3) 吸收根系量增加1倍以上2、叶子光合器官(1) 叶子已清洗消毒(2) 叶子由黄转绿达80%以上(3) 树冠增加叶量50%以上(4) 叶子光合作用提高50%以上3、枝干输导器官(1) 伤口清理及消毒,有利于伤口愈合(2) 伤口皮层愈合(3) 损伤组织已明显恢复(4) 枝干输导功能提高30%以上(三) 树洞修补技术指标1. 洞腐朽木屑清理至隔离层2. 洞填充物与树体黏合牢固形成一体3. 洞物质含水量小于15%4. 洞口边封缝严

5、实,保持在三年以上5. 洞口边活组织在一般情况下留在封口外边6. 仿真树皮颜色和纹理要与真皮近似(四)树体支撑技术指标1. 支撑点、牵引点和角度符合力学原理2. 支撑力或牵引力应大于支撑物或牵引物的压力3. 减小对支撑树体的伤害4. 支撑此牵引设施要与环境相协调二、古树弱势调查及设计古树弱势调查是应用系统法对某地要复壮古树的生长与环境进行的全面调 查。其主要容:(一)生长调查:调查树种,株数,树龄、胸径、树高、冠幅、 枝条年生长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枝干和叶衰弱及损伤程度等。(二)环境调查:调查地上气候、地形、植被类型、生态位、环境容量、废 弃物,病虫害等和地下土壤中水、气、热、养分、PH值,

6、微生物和扎根条件等(三)调查结果分析:将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查明衰弱原因,确定植株 长势级别及正常株、轻弱株,重弱株、濒危株和死亡株的株数。对重弱株和濒危 株制定古树复壮规划,计划每年的复壮株数并进行复壮设计。(四)古树复壮设计的主要容及要求:按照古树复壮技术标准规定,设计时, 应对每一种古树的长势提出复壮工程的容、施工技术设计和工程顸算等。古树复 壮工程项目应由具有古树施工资格的施工单位承担,按照古树复壮技术标准规定 和古树复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复壮施工。三、古树复壮工程施工技术我国保护古树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古树保护意识 的增强,各地在古树复壮技术方面进行了

7、多方面的试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就古树复壮主要技术分述如下:(一)古树环境改造工程技术古树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对其环境改造是在保护古树围进行的。 通过改造,使环境因子之间由不协调变为协调、不平衡变为平衡,使之增效并发 挥出整体功能效应,以达到有利古树生存和生长的空间环境。1. 无机环境改造。无机环境改造分为地下环境改造和地上环境清理。(1) 古树地下环境改造。主要是对古树生长土壤的改造。由于古树主要生 长在城市、郊区和山区,生长的土壤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其性质及恶化程度各 不相同,改造方法亦不相同。其中城市土壤破坏最为严重,是改造的重点。 城市土壤改造工程 按照人为形成土壤类型分

8、为裸地土壤、铺装土壤和面 积狭窄土壤二类进行改造。A. 裸地土壤改造工程一是改造的面积和深度要根据古树多数吸收根分布围的面积和深度确定。单 株改土面积的公式:S=n(R+R/5)2-n(R/2)2 (S:改土面积,R:树冠半径,R/5:树冠外延宽度。)示意图如下:改土深度为古树大多数根系分布深度、一般为80cm。改土应本着少伤根系的 原则,分三年完成,每年的改土面积为1/3,做到均匀分布。改土方式可根据树 冠大小和地下根系分布空间的围,选择辐射沟或坑或穴。对每种改土方式,每株 一年挖沟或坑4个8个。沟规格:长80cm、宽50cm、深80cm,坑规格:长、宽 各60cm、深80cm。群株古树改土

9、方式是在两株或三株以上树冠之间挖直形沟或 曲形沟。沟规格:长4m6m,宽50cm,深80cm。最后按设计沟穴点位挖土,清 除渣砾和污染物,更换相同体积当地熟土。二是土壤质地改良要根据古树土壤调查分析结果,对不是沙壤土的土壤进行 改良。如属于黏性土要掺细砂,砂性土要掺黏性土,掺入原土中的细砂或黏土量 要达到沙壤土标准。沙壤土标准是物理黏粒0.01mm的含量为20%10%,物理沙 粒0.01mm的含量为80%90%,土壤密实度控制在土壤容重1.2g/cm31.3g/cm3, 总孔隙度50%-60%,水气孔隙度比例适宜。土壤肥力低的要掺有机肥和无机肥。树枝改土选用与改土树种相同的树种或 同属树种的枝

10、条,截成若干小段,用量占改土体积的15%;腐叶土或腐植土占改 土体积的5%;有机肥占改土体积1%2%;掺氮磷钾元素的用量及配方比例是由 土壤养分标准量减去土壤养分实际含量的余量而定,微量元素中铁锌锰等占氮磷 钾肥总量的5%为宜。土壤为碱性时,应加少量硫磺粉;土壤为酸性时,应加入石 灰粉,将PH值调至6.57.5。在土壤、水、气、温、PH值和暖氮比为1: 25的 条件下,适宜微生物繁殖,在土壤掺入生物菌肥500g/m3。上述可掺入土壤的物质与沙壤土混匀,特别是树条理土方向要与树根方向一 致,填入改土沟或穴分层踏实至地面平整。三是对土壤积水,特别是对于密实土壤、黏土和低洼地形等处地面和土体的 积水

11、,在改土的同时,要根据现地积水和地形条件,采取地表明沟或地下埋管等 方法解决土壤排水问题,将土壤过多的雨水排出古树保护围之外。B. 铺装土壤改土工程城市人行道、宅院过道、公园和景点游道等处地面生长的古树,在古树保护 围地面铺装有不透气砖,需将其铺装全部拆除,并对土壤进行改土。但在地面遇 有建筑物等设施,阻挡拆除面积情况下,应视地面情况而定。在铺砖拆除后其下 面的水泥沙浆层可不清理或少清理,但在清理时要注意少伤根系。改土方式采用 钻孔法和坑穴法。两种方法的布点数量由拆除铺装面积大小而定。钻孔法布点每 平方米布一个点,孔径10cm、深80cm。坑穴法布点数一般为4个6个,坑穴规 格长 60cm、宽

12、 40cm、深 80cm。钻孔法是用钢钻在布点处打孔后,将制好的营养棒状肥(棒径9cm)插入孔, 或者用草炭土和腐熟有机肥3: 1的比例混勺填入孔压实至平。坑穴法是按穴位 点挖坑去掉渣土,坑底压平后由下至上将预制的六面体通透砖叠砌一起,至铺装 地面处起到支撑铺转和通气的作用。坑填充应用裸地土壤改土方法配成的营养 土,然后压实至稳层。另外,在没有改土的面积上,铺设10cm厚,含有10%的草 炭土、5%的腐熟有机肥和含85%的细砂的混和土,铺平并压实。铺砖要求透气透水,大雨不产生径流,全部渗入土壤,至于砖的颜色和规格 要根据功能要求,由厂家设计制作。在铺砖施工时,先将改土地面整平,再在上 面铺砖,

13、做到平整压实稳固。在古树周围有孔位和穴位处的方砖上做好标记,以 方便浇水施肥。C、地面狭窄土壤改造工程由于城市的许多建设,是在古树保护围修建的,所以其地下埋设的各种管道、 墙基、路基等会阻碍古树根系的生长和分布,迫使根系改变生长方向或团缩生长, 树势减弱。对此,首先应扩大古树营养面积不足的地下土壤空间,对旧地基、旧 路面和地面铺装等拆除,并对密实土壤进行改良。改土方法除与裸地土壤改土方法相同之外,对没有改土的地方,应从地面至 根系分布层以上,将土壤挖出,清除有害物质,然后在原土掺混细砂、粗腐叶土、 草炭土和有机肥,其比例各占表层改土总量的10%、5%、10%、2%左右,将其与原 土混匀后平铺在

14、表层压实。 农业土壤改土工程郊区平地古树土壤一般为农业土壤,土层深厚,肥力 较高,但由于缺少管理,有的古树在其保护围被人为倾倒的垃圾发酵而产生的垃 圾滤液、排放的污水渗入地下,使土壤受到污染。对这部分污染土壤的改土方法 主要是将污染土壤进行清理,换上好土,然后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掺入一些有机 质和有机肥。对于古树四周地面由于人工挖坑取土,造成地面凹凸不平,易积水, 露根等问题,可用附近农田上掺混有机肥填平地面,压实土壤。 山区林业土壤改土工程山区林业土壤,土层较薄,并含有一些砾石,保 水性较差,改土方法主要是修筑土堰,即在古树下方距树体2m5m处修筑土堰, 宽为0.4m,高度略高于树体上方地面,

15、将土埂夯实。并对树坑土壤进行松土,掺 改土体积15%20%的腐叶土和5%的有机肥,混匀后放入坑,以增加土壤的保水 保肥能力和养分含量。(2) 古树地上环境清理。城区和郊区村镇分布的单株古树,应对其保护围 人为修建的废旧房屋、车棚、道路进行拆除,对堆积的木料、煤渣和生活垃圾等 杂物及地面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清理。2. 有机环境改造。主要是在古树保护围,对影响古树生存的其它植物和动物 及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进行调整,达到物种之间稳定平衡,有利于古树生存。(1) 树木调整 在古树保护围往往生长有与古树争夺水肥和光照的大、小 乔木和灌木,从有利于古树生态系统平衡、有利于古树生存出发,可以移植的尽 可能移到异地栽植,不能移植的大乔木、部分小乔木和灌木可保留原地。对于大 树朝向古树一侧的根系做断根和根系屏蔽措施,减少地下争夺水肥。对于地上遮 挡古树光照乔木的枝条应进行适当修剪,以保证古树有充足的光照。(2) 草本植被处理草本植物有天然草本植物和人工草坪与古树争夺水肥。解决办法是全部铲除与古树争夺水肥能力强的草本植物,保留与古树争夺能力差 的地被植物或改为栽植浅根性、耐干旱、观赏性草本植物。(3)有害动物及病菌防治当古树被害虫或其他动物和病菌及其他有害微 生物危害时,应进行有效防治,控制其对古树的危害。(4)外来物种控制为防止外来有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