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67624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我的老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二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难点: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三学法指导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本,边读边思考,初步学会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条件的同学上网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四问题导引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

2、?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五自主学习资料整合:作者信息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背景回放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

3、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设问导学:1有条件的同学上网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准备课堂上谈感想。2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黑痣(zh)卜问(b)时辰(chn)褪色(tu)k(磕)头 纠纷(jifn)y(榆)钱焚香(fn)狡猾(jiohu )3.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4.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

4、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共记叙了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外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5活动:口头复述“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合作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

5、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2同学们尝试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3.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打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

6、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4.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

7、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5.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深入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点。2分析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二重点:深入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点。难点:分析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三学法指导精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

8、”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四自主学习设问导学:1.精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怎样的学生。蔡老师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我”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2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3.“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4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

9、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4)梦里寻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五合作探究1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

10、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

11、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2“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3“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4.仿写训练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