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66285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活动记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学情分析纪实20092010学年度新民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11月12日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韩露研讨问题(1)二年级单元练习试卷编制(8-9单元)(2)作业互查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姚 韩露: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八、九单元的练习卷,主要是对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反馈。请大家看下哪些地方不够完善,内容不全面等,需要修改的。王秀杰:口算题的内容比较全面,覆盖面广泛。李旭东:35+5,24+6,63+7,后面的1831这些都比较好,既要学生掌握口诀,又要非常细心,看清运算符号。张张艳:竖式计算的面也比较全面,包括乘法除法竖式,还有进位加,退位减,既了解学生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的情况,

2、对以前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也做了反馈。韩露:请你填一填中第1题,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们知道了口诀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这一题检查了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什么要修改的吗?王丽华:是否把六七四十二,四七二十八去掉。李旭东:下面第8题是练习分针经历的时间,可以跟第2题是否可以合并,改成“时针从3走到6,走了()小时,分针从12起走到8,走了()分钟。”韩露:在()里填上时分秒,是否分的过多,秒的一个没有。王秀杰:对,可加一个进去。张艳:第3小题心跳70下感受不深,是否可换成跑步的。如:“小红跑50米用了10()。”唐 王丽华:“有62袋大米,每次做多运8袋,至少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3、”这一题较有难度,大部分学生有困难,是否可放最后做为附加题。最后作业互查。记录人: 王彩霞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6月13日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杨旭辉研讨问题(1)认识钟表反思研讨活动与课堂有效性(2)作业自查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杨旭辉:认识钟表是使学生认识中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钟表的知识经验有差异,对于时刻这个抽象的概念应放在情境中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谢曙光:对,如:你看这个小朋友几时起床?生:6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师:谁也来说说? 接下来的师:小明起床后,开始吃早饭了,几时?生:7时。 师:吃完早

4、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啦,这时是几时呀? 生:8时。陈亚茹: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同班同学的早上生活场景的展现对整时进行阶段性巩固,一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进而在兴奋的情绪下积极良性巩固;二来贴近生活的人和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和自己进行比较,适时进行的学习指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喜欢帮助他人。杨:创设小朋友拨6时遇到的困难,从学生找分针、摆分针的过程中极其自然的引出画时针、分针的要点:长短和位置。潘:把原先被动的教学讲授变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帮助他们接触问题的实际情景,学生学的主动,掌握得轻松。接下来的时间进行作业本的自查。反馈:都完成的比较认真,

5、教师批改也非常认真。后进生的辅导到位,有一定的激励性语言。参与交流的教师记录人: 王彩霞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10/20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姚丽琴研讨问题认识时分反思研讨活动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姚:我上了认识时分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请大家对这节课的感想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唐:在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

6、上形象直观的优势, 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这里非常好。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并设计置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将形式单一、枯燥的练习设计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张:创设生活情境,使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潘: 最后设计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拨一拨,说一说”,可以调动学生耳、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杨:其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整个教

7、学活动设计了很多次活动。如: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呢?要求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秦,对,如提问: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谁的方法又清楚又快!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出钟面上的小格,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使学生主动掌握了新知;唐:时针经过了多长时间呢?拨钟,考考你的同桌。张:边拨边观察:分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时针走了几个大格。秦:短短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做一做姚: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感受时间单位小时和分。参与交流的教师记录人: 王彩霞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10/23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教研

8、组研讨问题听张齐华轴对称图形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1、 听课2、 填写听课记录表。参与交流的教师全数学教研组。记录人:王彩霞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10/16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姚丽琴研讨问题(1)低年级如何设计作业,(2)作业互查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姚: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富有趣味、层次分明、开放灵活的数学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对数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秦: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 唐:带着好的心

9、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后,让学生思考: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学生理所当然的觉得“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三个角”,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想想还可以怎么剪”。通过学生的猜测并验证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几个角也就一目了然了。张:学生通过做有趣的游戏解答提问的过程对生活数学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潘: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单一地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利用所学

10、的知识去解决。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唐: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时间”,掌握了几时和几时半后,设计一次生活作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当天放学到家、晚餐、睡觉、以及第二天早晨起床、吃早餐、到校的时间,然后在课上将自己记录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表示出来。 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上,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重视

11、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接下来作业互查下,反馈。参与交流的教师记录人:王彩霞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11/13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唐美凤研讨问题谈金秋开课日听课感想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姚:这次的金秋开课日活动听了很多课,教师们都准备的很充分,听了之后感触都很深的,下面请大家一起说说自己的感受。 秦:都很注重以学生为主,注重学法的指导。所有课都很注重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杨:突出师生交流“情感化”。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更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低年级的老师这样的

12、话语:“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说说看”等激励性的话语,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 潘:合理处理教材,注重内容的选择。教学中,老师合理地使用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带入精彩的教学世界。教师充分应用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张:对,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如1时=60分用FLASH演示,很直观,学生感受肯定会深刻。姚:低年级的教材都选取了一定的情景,但教师的语言能使这些情景更生动,更吸引学生。像秦老师课上的小朋友们几时起床的,你知道吗?这样的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交流的教师记录人: 王彩霞集体备课活动记

13、录时间12/18地点办公室节次4-6主讲人姚丽琴研讨问题期末复习试卷研讨缺席人员及原因无过程记录姚:期末复习试卷有效编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强这一学期的知识难点,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包括算一算、填一填、判断、解决问题等内容,低年级的内容可以注重趣味性,要关注基础的差异性,提醒灵活性和综合性。还要注重哪些方面呢。唐:内容要全面,覆盖广泛。 杨: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可以是: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 张:数学试题设计富有趣味性。 姚:题型上一般有: (1

14、)填空。 可以说仔细读题哦。(2)(口算题),一定要认真哦,还要细心的检查,等等。 这样的话语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杨:取材比较贴近生活,可以评估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秦: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要体现灵活性。 姚:总结下: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4、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才施教。 参与交流的教师记录人:王彩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