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6535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实战演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_【答案】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解析】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

2、“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_【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解析】“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作者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

3、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_【答案】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闹”字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使其具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解析】题干的要求是:“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回答两问,

4、第一问回答用得好不好,第二问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回答出所有要点。题组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

5、,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出来。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至的回味。【答案】BC【解析】B.“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比喻”错,应该是“拟人”。(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_【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5(2017年辽宁铁岭协作体

6、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

7、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答案】BE【解析】B.“相接”应为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_【答案】诗眼分

8、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解析】在古诗词中充当“诗眼”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动词。由于动词的作用,使某些诗句成为名句,这便叫“动词效应”。据此找出“摇”“滴”两个动词,然后加以赏析。赏析时首先结合语句解释这两个动词的含义,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人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

9、似的。其次再赏析“滴”与“摇”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异趣横生的艺术效果。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阙题唐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刘眘(sh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

10、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答案】AC【解析】B.“孤寂”错,应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_【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作者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解析】赏析写水之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

11、水香”,结合语句从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加以分析即可。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B“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拍”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C“白发戴花君莫笑”中“白发”泛指老人。老人头

12、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D“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E“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答案】BC【解析】B.“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错,应该是“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互映衬”。C.“白发泛指老人”错,应该是词人自指;“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错,应该是表现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2)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语不当,应该用“荡”字才符合实际情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_【答案】“出”字用得好。“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而“荡”则无此丰富的意蕴。【解析】首先明确肯定“出”用得好不好。其次结合“出”字的含义及其在诗句中的画面、表达效果作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