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365229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环境管理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以下 是一篇关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必要性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 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对构建公平的、“绿色化”的市场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实践的深人,许多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针对这些问题, 需要更为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更为精细、科学的实施路径, 还需要环境法治、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一、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必要性1、环境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社

2、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国家“十 一五” “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信 用体系。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更多、更有力。 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 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Idquo;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 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2013年1月, 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并于 2013 年 3 月15日起施行,这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法治进展。 20

3、14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社 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这是今后全国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 用建设&rdquo ;纳人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归类于&l dquo;社会诚信建设 ” 这就明确了环境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信用评价是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环境管理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实 现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的重要路径和基本保障。环境管理转型 要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要推动企业切实承担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就需充分

4、发挥 市场手段,就要将环境行为与市场信用有机融合。环境信用评价就是 实现这一融合的纽带和桥梁。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支点和着 力点。通过环境信用评价,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守法情况、污染防 治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都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得 到全面体现,有利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其他市场主体和公众综合 判断企业环境保护的行为和成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能够督促 和引导企业改善环境管理绩效。3、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环境政策法规提供保障和支撑随着环境管理的推进,环境政策法规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法 律和经济手段具有稳定性、普适性,相对于行政手段的随意性和易反 弹更

5、具优势,对构建&l dquo ;绿色化”市场秩序作用显着。目前,国家加大了环境立法、执法力度,特别是新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等生产者的法律责任,大幅 度提高了违法成本。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于企业等各方面对法律 的敬畏和遵循。必须对企业的守法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判断和评价, 这就要求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并将企业环境守法情况作为主要内 容,优待守法者、惩戒违法者。同时,一系列以市场机制为重点的环 境经济政策也出台实施,逐步建立了基于企业环境行为的约束和激励 机制。环境经济政策涉及面广,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诸多 经济领域,主管部门和机构也较多,要使政策取

6、得实效,就必须在这 些领域之间构建相对统一、便于运用的沟通媒介。企业环境信用就是 最为有效的媒介之一,可以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格式来表征企业环 境行为,便于不同部门理解,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进展1、绿色信贷政策催生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提起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就不能不提及绿色信贷政策。这是国家 许多环境经济政策中知名度最高的政策之一。绿色信贷政策的一个核 心问题,是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判定。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境违法行 为信息,往往成为判定的分水岭。因此,自 2006 年起,原环保总局就与中国人民银行初步建立信 息共享机制,将环境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2007 年,原环保

7、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 信贷风险的意见,绿色信贷政策全面实施。该意见规定“各级 环保部门应当按照环保总局与人民银行制定的统一标准,提供可纳人 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企业环境违法、环保审批、环保认 证、清洁生产审计、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也规定人民银行及 其分支行要“将环保信息纳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各级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商业银行将企业环保守法 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严格审批、严格管理”至此,以环境 守法(违法)信息为核心的企业环境信用,在环保部门与银行机构之间 形

8、成了共识,得到有序推动,并初步形成了机制。这也推动环保部门 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如何在金融之外的领域运用环境信用信息 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研究。2、国家重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设进人“十二五”以来,国家层面的诸多重要文件都 对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建设作出部署。2011 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 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 用评价制度”,从国家层面为该项工作的启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 契机。2013 年 12 月 18 日,环保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 会,发 布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标志着企业环

9、境信用评 价工作开始&Idquo;着陆”,进入实施层面。2014年12月,环保 部政法司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提高合作效率达成共识,一项具 体举措就是首先实现环境保护部一级环境执法信息的实时传送,这为 环境信用评价及其运用打下了很好的数据基础。2015 年,从国家层面看,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进人加速期。其中 一个关键动力在于新环保法明确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将企 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 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同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 与失信惩戒机制,环保、银

10、行、证券, #险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联动, 于2017年年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这为环境 信用评价设立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环保部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着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 15年5 月 6 日,环保部就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草 案)征求意见。3、地方持续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探索实践 实际上,一些地方较早就开展了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及其运用的 探索实践。以江苏为例,自2000年起,江苏省部分地区就积极开展 信息公开化,探索开展企业行为评价,对企业环保信用采用五色评价, 从优到劣分别为绿、蓝、黄、红、黑。&ldquo ;十二五”期

11、间,江苏省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工作。一是梳理全省约150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录入信用评价系 统企业库,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信息能够服务于工商审批和绿色贷款; 二是整理了全省914家国控重点企业名单并加入参评企业库,用于辅 助环保信用评价工作;三是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全面按照企业环境 信用评价等级差别化地收取污水处理费。江苏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是推动这项 工作不断走上深化的内生动力。例如, 2009 年起,南通市探索实施 差别水价政策,对环保信用评级为红色、黑色的企业,污水处理费每 立方米分别加收 0. 3 元、0. 5 元。2014 年 8 月,南通市进一步提高 &

12、ldquo;红色” & Idquo;黑色”企业污水处理费标准,红色 企业加收标准由每立方米0.3 元提高到0.6元;黑色企业加收标准由每 立方米 0. 5 元提高到 1 元。此外,江苏一些地方不断拓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 2015 年,无锡市公布 2014 年评价结果,参评企业数量为 3463 家, 其中48家被评为“红色” “黑色”企业,被 要求进行环保整改,同时其中部分企业的上市融资被暂缓。从其他地方看, 2013年12 月环保部等四部门企业环境信用评 价办 法 (试行)发布后,地方环保部门反映较为强烈,普遍认

13、为这 是回归环境管理本质的一个重要抓手。特别是一些工作基础好的地区 借助该办法的发布,将本地区的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涌现出一批 有特色的做法,一些地方拓展了评价领域,创新了评价路径。例如, 2015 年,福建省对 93 家环评机构及其环评人员开展信用评定, 60 家环评机构被评定为“守信”,33家环评机构被评定为 “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两人被评定为 & l d q u o ;不良& rd q u o ;环评人员;甘肃省同步推进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 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2014年共有503家工业企业率先采取&Idquo

14、; 一考双评”,全面落实了评级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地方不仅推动环境信用评价“落地生根”,其中一些 先行先试的思路和做法,也为国家政策措施甚至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提供了实践基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为什么要推行环境 信用评价?评价的实质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对于这些基本问题, 环保系统和社会各界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甚至误解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例如,许多环保部门长期习惯于依靠行政管制,认为环境信用评价 “不是正道”,是细枝末节,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有的环保 部门虽然肯定环境信用评价的作用,但是只看做一个简单、普通的管

15、理手段,甚至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充分理解评价工作的实质、 目标。其他部门也尚未意识到环境信用评价对市场公平的重要意义, 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评价工作的关注度也并不高。这些认识问题的 存在,对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根本性的制约。二是机制问题。环境信用评价如何评?在哪些领域运用、如何运 用?对评价结果如何跟踪、监督、评定 ?如何实现& l d q u o ;守信激励、 失信惩戒”?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根子都是机 制问题,有些甚至是体制问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对制度机制的重 视不足、投入不够、建设不快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还 停留在评价多少企业、评价

16、得到什么结果、结果提供给什么部门等比 较表面的层次上。如果机制问题不解决,环境信用评级工作发出的政 策信号不强,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引导不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 信用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十分有限,一定时间后就必然出现政策&Idquo; 递减效应”,这项工作的难度将不断增大。三是保障问题。应将哪些经实践证明对环境信用评价有效的做法 上升为法律法规?如何有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 技术推动环境信用评价?如何培养环境信用评价的人才和市场机构 ? 政府部门和市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较为有限。例如,关于法治 化的问题,将好的做法程序化、制度化、长效化,是环境信用评价生 命力的关键,但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也不够直接、有力。 再如,技术、人才、市场机构是环境信用评价发展的基本要素,为其 他领域也提供了借鉴经验,但是其与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尚未做到有机 融合。三、进一步深化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