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644218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强项令,回答问题:(21分)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

2、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大言数主之失( ) 使宣叩头谢主 ( ) 将何以理天下乎( ) 文叔为白衣时 ( ) 宣悉以班诸吏 ( ) 流血被面(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3. 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4. 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

3、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精神?(2分)5. 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3分)6. 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3分)二、阅读河中石兽后回答问题:(14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4、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棹数小舟,曳铁钯( )( )湮于沙上()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8.翻译下列句子。(4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4分)道理:句子:三、阅读岳父,回答问题:

5、(13分)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人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师每休舍( ) 卒有疾,亲为调药( )善以少击众( ) 猝遇敌不动( )7. 11.翻译句子(4分)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

6、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12.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体现。我们一起把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这五个字对应起来。细读这一层,然后回答问题。(5分)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找出与“智”有关的原句。找出与“勇”对应的原句。找出与“严”对应的原句。阅读郢人,回答问题:(12分)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3. 解释下来加点字

7、的意思 (6分)(1) 顾谓从者曰( ) (2)郢人垩漫其鼻 ( )(3) 使匠石斫之( ) (4)运斤成风 ( )(5) 立不失容( )(6)臣之质 死久矣(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2)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15.作者借助“郢人斫垩”的故事抒发了什么感慨?(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四课文默写。(9分)(1)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2)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春望: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8、(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7) 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路转溪桥忽见。(8) 西江月:词中从侧面烘托丰收之景的句子是(9) 渡荆门送别:写出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的诗句是五、 阅读渡荆门送别,然后回答问题:(11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它交代了远渡的_和此行的_。(3分)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4分)_3诗的尾联用了哪

9、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六、作文(40分)明天,我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2.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列举罪状或过失认错凭,靠平民,百姓分发 盖,覆盖2.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3. 这是侧面描写,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萱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4.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5.知人善任,英明懂大义的君主。6.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的故事和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

10、刚正做人的品格。7.经历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埋没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只8.略。9.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军队生病擅长突然.11.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12.“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逐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仁)“有颁犒,均给军史,秋毫无犯”。(信)“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智)猝遇敌不动。(勇)“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

11、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折屋,饿死不掠夺。 (严)13.(1)回过头(2)通“墁”。涂抹(3)削,清除。(4)斧头(5)站(6)对手14.(1)匠石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2)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15.“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四、(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7)清风半夜鸣蝉(8)旧时茅店社林边(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五、1、记叙。地点、目的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3、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