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3642250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专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 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串讲法。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学内容课外知识补充: 1.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 2.高中生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技巧。学生自学内容提纲学生探究讨论:1.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2.使用所学知识实行实践检验。教师讲解内容一、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一)怎样学习文言文? 有一些方法值得借鉴,这些方法的要点是:朗读背诵;分清主次;知识归类;科学的翻译训练;推断的训练。(二)怎样实行高效的朗读和背诵?

2、朗读和背诵要遵循科学的方法。 1、朗读有两种方法: 按节奏朗读。在掌握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控制音调、节奏,表现文章的情感和风格。以求准确地获得语感。最好按老师的指导实行。 快速朗读。在节奏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快语速,但心中要有文章的节奏和风格,一般来说,节奏越快越好。这种方法的作用是强化语感训练,在总复习时尤其重要。 2、背诵也有一些科学的方法。 在练习背诵前,必须参照原文认真阅读译文,以求了解原文的内容和思路。 参照译文背诵 先读原文,再参照原文阅读译文,然后根据译文的词、句回忆相对应的原文。如此反复多遍,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还能够比较古今词法句法,一举多得,简便高效。 化整为零

3、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文章划分成若干个意义段落,分别记住他们的大意,根据大意提示分段背诵,各个击破。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清晰地把握原文的思路和层次,把理解和背诵结合起来。抄写背诵这是综合使用眼、口、手、心的背诵方法,边抄边读。“手抄一遍,胜读十遍”,做到了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不但背得了文章,理解也加深了。抓三个关键点比较长的自然段,能够抓住三个关键实行背诵:段落的首字;段落的首句和尾句;段落所体现的思路或段落的中心。紧紧抓住这三个点,快速朗读该段落,就能迅速地记住该段。(三)记忆数量巨大的词汇,如何分清主次?怎样才能事半功倍? 词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其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今变化、

4、词类活用等知识是重点。要结合语境理解和记忆。实词的学习,应重视整理归类,强化理解和记忆。虚词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要重视在阅读(特别是朗读)过程中的理解和体悟,以理解为重。本书优选的实词和虚词及其用法在古汉语中有很强的代表性,并按其内在规律实行了整理,可作为具体的参考。本书还提供了“同根组词”、“相关推断”、“一句话”等简便高效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依例类推,灵活使用。(四)专有名词:常成为阅读的障碍,而且常常是并不知道它是专有名词,怎么办? 专有名词常常是表示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庙号的,还有一些特殊事物的专名,比如古代刑罚、古汉语中特有的称谓等等,一般作主语或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在遇到通过

5、逻辑推理不易判断的词时,看看它是不是属于主语或宾语,如果是,就先把它看作专有名词,再根据语境,判断它是哪一类专有名词即可,不一定要弄清具体的含义,考试时尤其如此。古汉语中的一些专有名词,现在已经不用,例如:过秦论中的“锄鉏棘矜(农具)”、“钩戟长铩(兵器)”,只需弄清它们是哪一类专有名词即可。(五)如何对待数量巨大的文学常识?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首先是学习语言知识,获得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其次是掌握相关的文化思想。所以,对文学常识,应分清主次,重要的作家作品、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现象是重要的。例如屈原、司马迁、李白重要,古文运动重要,“赋、比、兴”重要。能够实行分类记忆

6、。文学常识不是高考的重点。(六)高考文言文试题的一般特点 高考文言文的命题,一般遵循三个原则:学过的原则;重点的原则;检查水平的原则。考察点主要选择在教材中出现过的词和句式上,主要考察古汉语中普遍重要的内容。即使试题选用绝大部分考生没有读过的素材,但考察的知识和水平是课内的。所以,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学习上。 从过去的高考试题来看,文言文阅读题的素材几乎都是人物传记类的,这类素材在教材中很少,所以必须向课外拓展。传记类文段的阅读有非常明显的规律,可参看上文“文言文学习要领”的第6点。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看,说理和描写性质的素材将会在未来的高考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提高高考试卷素材品质的要求)

7、。像兰亭集序、赤壁赋、归去来兮辞那样的文本,是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题型主要是:阅读选择;句子翻译;名句填空。将来可能增加鉴赏评析。另外,“古诗文鉴赏”题要求的能力也与文言文有关。大约涉及30分。(七)考试时遇到没学过的知识成为解题的障碍,怎么办?你首先要判断这些知识是不是真的成为障碍,因为不是所有的疑点都足以影响解题。试卷中加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需要。但是这些知识与教材的知识是密切联系的,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回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据此推断其大意;根据语境推断其大意(可以理解为有限制的猜测),有时只需掌握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即可。(八)怎样选择和使用参考书?书市上的参考书林林总

8、总,不同的书对同一知识常常会有不同的说法,主次的选择也不同,质量参差不齐。你应该选择那些针对性强、主次安排合理、系统明晰的。你可能无法掌握这些标准,最好是听听老师的意见。平时学习应选择基础知识体现得好、主次安排合理的。复习时应选择重点归纳整理得好,方法明确,言简意赅的。使用参考书应注意时机的把握,预习时不要用。还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教材是中心。(九)文言文阅读与解题的关系阅读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关键,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做题重视规律的把握,获得具体的技巧,但不能陷入题海战术之中。考前复习要重视阅读。另外,历年的高考试题是考前复习的绝佳资料。(十)考前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复习?快速朗读课文是必要的

9、,如果时间紧,你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篇目上。一般来说,第六册的课文具有总复习的重要价值,还有一些篇目如兰亭集序、赤壁赋、鸿门宴、五人墓碑记等也是重要的。另外,一些好的复习参考书(特别是词汇书),因为排除了大量简单重复的知识,使用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还要认真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找出规律,选择一些风格和特征相近的素材进行翻译训练,适当地做一些题。二、高中生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技巧(一)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

10、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二)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技巧: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

11、应该删去。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4.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5.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6.选:从几个义项中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

12、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8.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10.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三)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还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口溜记忆: 文言语句重直

13、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学生探究并回答问题)(分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学生陈词发言)(学生讨论,根据老师的讲解整理笔记)(学生积极争辩,踊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业小结完成本文规定的所有作业。课后反思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选”,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较对时。教学流程示意图参照译文背诵的科学方法 化整为零 抄写课文 抓关键点 留、 删 补、 换翻译的十大技巧 掉、 选 译、 意 缩、 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