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及对策(银行愿意国际贸易融资的原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64104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及对策(银行愿意国际贸易融资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及对策(银行愿意国际贸易融资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及对策(银行愿意国际贸易融资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及对策(银行愿意国际贸易融资的原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及对策(银行愿意国际贸易融资的原因) 摘要: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包括进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押汇、授信开证等。随着中国参加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贸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为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解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探求了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措施和方法。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贸易融资 竞争优势 开展战略 从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

2、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现状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根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融

3、资风险的成因。 1.1 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够首先,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浅薄,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开展。 1.2 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

4、险、国家风险、国外代理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到达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1.3 营销队伍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国际结算业务专业性强,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人才匮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层,同时,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 二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2.1 更新观念,提高对开

5、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总额将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开展外汇业务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开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开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2.2 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别离原那么,执行授信额度管理为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进行剥离,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到达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效劳客户的目的。要明确贸易融资属于信贷业务,必须纳入全行信贷管理。由信贷部对贸易融资客户进

6、行资信评估,据此初步确立客户信誉额度。通过建立审贷别离制度,将信贷风险和国际结算风险由信贷部、信贷审批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责,最终到达在统一综合授信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别离,风险专项控制,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权,到达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同时授信额度应把握同样要加强,防止问题的出现。 2.3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业务操作,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1做好融资前的贷前准备,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分析以及对申请企业、开证人和开证行的资信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

7、采取防范措施。还应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2严格信用证业务管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结算方式。审核信用证是银行和进出口企业的首要责任。 3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应该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和未来开展的趋势,找出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有关途径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利益,减少风险。同时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延春.企业涉外金融实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 2 刘姝威.如何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J.现代商业银行,20224 3 陈雨露.国际融资实物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22 4 张军.加快开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策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225 李明,王从华.信用证工程下融资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国际金融,20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