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63801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 题 报 告课题陈述人:闫发滨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陈述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报告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背景1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2、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话题。为适应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

3、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构成了师生间思想交流,是学生学习实践的主要形式。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合理的问题将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高度。基于这种观点,提问式课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我校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我校开展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问是教

4、师授课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谈话法、讨论法、引探式等教学方法的基础。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之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1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性提问。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没有任何效果。2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3解决教师以课本为中心,被动施教的问题。4探索教师课堂提问的相关策略。 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课堂提问方式选择的策略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策

5、略课堂提问范围和频率的研究策略教师理答的研究策略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皮亚杰式的提问是近年国外教育界流行的教学方式,强调为学生设立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反对给学生现成知识和现成答案的做法。这种提问方法有助于产生思考时的非平衡状态,帮助他们感知和思索他们所相信的知识未必是正确的,从而在顺应和同化新信息的同时获得认知和思维的发展。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美国提倡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面对的是实际社会生活,从而提出了问题教学法。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

6、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4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在国内,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育思想。(二)本课题

7、预计的研究突破1通过探讨恰当的提问形式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学效率;2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将客观知识转化为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三、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师生提问不仅加大、丰富课堂的容量,还充分发掘学生本身组织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1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形成问题意识,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2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可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

8、对话,实现师生互动,推进新课程实施;3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还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学活动结束时,提问都会经常用到。它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4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可反映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智慧。课堂提问策略研究,可反思课堂教学中提问形式不合理,提问数量不当,提出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功能单一等课堂教学实践问题,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课堂提问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素质、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艺术、增强教

9、育效果,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从教书匠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化,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是一种教学行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不同学科提问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提供理论支持。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遵循的原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外教育家关于问题的见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

10、,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

11、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伟大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2课堂教学论

12、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

13、主义还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课堂提问是老师最喜爱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有时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对教学的损害。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师

14、在备课时确定提问的明确目标:从学生兴趣、考察知识前后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必须做到胸有成竹。2逻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是指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提问的艺术体现。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适时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从教学内容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要事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地回答,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矫正。4适度性原则适度

15、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问题太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5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所设计的问题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6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负责人何忠诚:校长、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余年,热衷于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曾承担宁夏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主管教科研工作。在主管教科研工作期间,多次承担了十五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的管理、研究和指导。有多篇文章在省级刊物和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本课题实施,学校能保证在实验时间、实验组织、实验资金筹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2校长助理朱春香负责研究专题的选题、设计、撰写课题研究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