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62521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靖江市礼士幼儿园 蒋红英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能够及早的让他们自立,要想自立必须自理”。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的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我们农村育儿的观念和方法还是比较传统,

2、大多数家长只知道孩子上学了,要学知识本领了,很注重孩子的认知学习,而很少关注孩子的生活自理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多大作用。此外,多数孩子生活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农家里,家里大人多孩子少,几代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的生活琐事都由长辈包办代替。小班幼儿的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解放孩子的手脚,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3、自理能力,一直是我思考探索的问题。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观察、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现状开学初我对全班孩子进行有重点的观察记录,并与家长座谈,深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汇总,从而发现有两个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能独立地进餐、大小便,会穿不系鞋带的鞋,但更多的孩子,吃饭大人喂、大小便大人帮,玩具大人整理的,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情况要比家里稍微好些,一部分在家从来不自己吃饭的孩子拿起了调羹;小便时还能自己把裤子拉下来;愿意尝试穿脱自己简单的衣服和鞋子。尽管饭菜撒得到处都是,尽管时常会因为没把裤子拉好而把大小便弄在身上和裤子上,尽管鞋

4、子会左右颠倒、衣服裤子前后不分,有时甚至会把头伸进短袖里,这些都说明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但更多的孩子是不愿自己动手的,每当午餐时,就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一些孩子就会坐在餐桌前一动不动,等老师喂一口就吃一口,更有几个孩子哭闹着不要吃饭;大小便了,一半的孩子等着你帮忙,有时来不及索性就尿在身上;睡觉前后,一些孩子会一动不动地等着老师为他穿脱;吃点心了,有的孩子连茶杯也拿不稳;玩完了玩具只有两三个孩子会帮着整理,其他的孩子都不会帮忙整理。因此,这群孩子表现出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研究和制定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方案1.为了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两

5、位搭班教师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认真学习有关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认识上达成一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即当孩子自理方面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分析困难的难易程度然后作出或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做,或教他们如何做,或遵循循序渐进地放手让他们做。千万不因为引导了孩子还不会做或做得不好,或因为节约时间而包办帮他们完成。2.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对一个三四岁甚至两三岁的孩子来讲,做和没做要比做得好还是坏更重要。美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孩子大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因为他们的父

6、母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所以,我首先通过家长会将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讲给家长听,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技能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家长支持我们这样的教育。其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分析这群孩子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大人认为孩子年龄小、大人的包办、大人认为孩子做不好),其实三岁的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只不过是由于大人的原因把孩子本来应有的独立性扼杀了。再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如:孩子进入小班后要学习自己穿脱衣裤,学会洗手、洗脸、刷牙。会独立进餐,不用大人喂。能独立整理玩具、图书,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等等。接着,让班里两个能干宝宝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现身说法,

7、讲讲自己平时在家是如何培养的?最后,老师教给家长一些办法、技能。如:儿歌,歌曲,竞赛、游戏。只有家里的老人、大人教育一致了,家庭、幼儿园教育一致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和巩固生活自理的技能(1)采用表扬激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尝试做事的动力。其实,要想激发孩子的做事热情也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您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时常给孩子以鼓励。当他自己做事的时候,就表扬他;当他要您替他做事的时候,您不要批评他,而是用优点去包围他,“上次你自己做事的时候,真是棒极了!” (2)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诱人。虽说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了,平时在家想吃什么就

8、能吃什么,吃的东西不稀奇,但吃的东西一旦到了集体当中,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糖都会成为孩子们争抢的宝贝。当孩子学会了或能主动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小事后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性。(3)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利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歌曲、儿歌,孩子喜欢的游戏、竞赛,让孩子学习和巩固生活自理的技能。如利用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音乐欣赏“不再麻烦好妈妈”、“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等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懂得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小朋友学习穿衣服

9、时,我利用穿衣歌“大洞洞,小洞洞,大头套大洞洞,小手套小洞洞”。小朋友学习折衣服时,我利用儿歌“左手抱右手,弯腰点点头”。小朋友洗手时,就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洗呀洗,再拿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这样不仅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较好地掌握生活技能,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将生活技能的学习穿插在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学到的技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巩固。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区域活动中各种操作材料的摆弄,能使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两只小手的能干,从而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做事愿望。如玩娃娃家游戏时,让孩子帮助娃娃穿衣服,扣扣子

10、,整理衣物;在区域活动中,让小朋友用筷子豆子喂“娃娃”等等。虽说小班的孩子竞争意识不强,但竞赛活动会使孩子们积极地、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我在班里经常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如比赛穿脱、整理衣服、整理图书、积木,比赛给娃娃喂豆,比赛吃饭谁干净4.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立能力的重要原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孩子非但没有成功的喜悦反而会产生自卑感,失去信心。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

11、会感觉很轻松的。因此,让儿童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最适合孩子。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进行分层指导。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幼儿,要求就应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和一刀切,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 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参考文献:1丁梅青、邓志伟等。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2朱家雄、华爱华、李慰宜等。生活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