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613537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政治年级高二课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主备人陈云参加人陈燕辉 杨梅 王欢欢教师教案议课记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2、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初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理解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教学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学流

2、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三都打渔乡有“东方踢踏舞”之称的跺月亮。并介绍此舞蹈的编排过程。目的: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根据视频及介绍设置五个问题:1、 为什么苗族的芦笙舞跺月亮,能走上国际舞台?2、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跺月亮”的编排灵感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推动了杨再清老师编排了“跺月亮”这个舞蹈?3、 根据材料我们看到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4、 有人认为“跺月亮”的成功归功于杨再清老师个人的灵感。对此你有何看法?5、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像杨再清老师这样的文化创新者?给学生充分的小组讨论时间并分组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补充:一、不竭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针对问题1:1、 文化发展

3、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苗族的芦笙舞跺月亮,能走上国际舞台是因为杨再清老师将其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针对问题2: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不是人脑凭空想象的,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杨再清的舞蹈创作正是来源于生活(他根据原有芦笙舞改编,且还去其他地方吸取经验、学习精华),反映民情风俗才能深受群众喜爱,才能从山里走向更大的舞台。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

4、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杨再清老师之所以要发展苗族芦笙舞是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了新问题苗族芦笙舞有可能失传)。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社会实践的发展为芦笙舞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彩贵州”的举办为“跺月亮”提供了舞台)二、 巨大作用 深刻意义针对问题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1、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杨再清老师正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跺月亮”,这不仅保护了本民族文化,还将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了国际舞台,让更多人关注本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

5、创新之旅。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三、 呼吁文化创新针对问题4:1、 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作者的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脱离社会实践这种创作就是空中楼阁。正如杨再清老师的创作也是在人民群众的创作中得到灵感,他的创作也需要人民群众共同来完成。针对问题5:2、 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就如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因此,谁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作者,谁就应该自觉投入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的主体是人民,文化创作者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小结及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三维设计对点训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