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360978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案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概况。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贺兰山的位置和地理意义。二、预习要点1、秦岭和淮河的位置;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三、预习检测1.秦岭历来就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限,俗话说:秦岭南北,人文不同下列是以秦岭为界限的是()A0等温线B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C我国人口界限D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油菜 B大豆 C小麦 D水稻3.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400亳米年等降水量线 B大兴安岭 C秦岭-淮河线 D长江探究案一、要点回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2、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东西横跨5200千米,南北纵贯5500千米,包括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 例如:每当初夏时节,南方大地水稻油绿,华北田野已麦浪如金;西北草原羊马欢叫,青藏高原仍寒气袭人。二、思考问题1. 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南北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三、课堂小结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

3、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水稻与小麦种植的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温带水果与亚热带水果的分界线3、“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依据一: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依据二 :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依据三:秦岭-淮河以北是暧温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依据四: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四、扩展交流1.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

4、界线,下列有关其地理意义正确的是()A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B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是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D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关于秦岭-淮河分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C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下列地理界线中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一致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湿润区与干旱区的界线C大陆性气候区与季风气候区的界线D水田与旱地的界线4.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不相同的是()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5.读图,关于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a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Bb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Cc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Dd地区气候湿润,水运发达 6.下列地理界线中,不是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重要界线的是()A秦岭一淮河线B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青藏高原边缘线 7.下列界线中,与如图甲和其它区域分界线吻合的是()A人口地理分界线B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参考答案预习案1.A2.D 3.C探究案1.D2.B3.D 4.C 5.D6.B7.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