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60481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教育投 入的回报的开端。在第一时间内将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的发展动力,其首要问题也是要解决就业问 题。但有这样一份数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 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6月份初次 就业率为50% ;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 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30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78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这

2、份统计数据无疑向我们表明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就业问题将在社会问题中日益突出,因 此我整理了一些信息,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第一部分:我国的社会因素人口“自重”引发就业难题。2005年初,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 / 3,比世界上现有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还多1亿。巨大的人口“自 重对就业形成了沉重而持久的压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说,人口总量大,劳动参与率(参加就业 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高,而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城 镇劳动参与率高达70%全国平均劳动参与率也为6

3、 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值高出10个百分点。 按此计算,目前我国共有接近8亿人需要参加就业,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数的3倍。从增量上看,我国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从存量上看,我国每年城镇登记失业 人数在800万人左右,下岗人员100万人,此外还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劳动力供给的 存量和增量压力都很大。相反,虽然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保持了平均9.4%的年经济增长率,但在现 有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约束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最多只有9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 十分突出。专家预测,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为期10年的劳动力高峰期,约在2015年前后,参加就业的人口 将达到约9.

4、3亿人的峰值。今后20年内,劳动力仍将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严重失衡状态。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属于高智力群体,但在 这样的大环境下就业的形势必然不乐观。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由于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人口总量压力持续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就被凸显出来。前些年的大规模产业工人下岗再就业现象,现在的民工荒、技工荒、大学生群体就业 困难等突出问题盖缘于此。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前,我国虽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经济社 会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并且正在进行纷繁复杂却毫无既有经验可循的 经济和社会转型。这些发展过程中出

5、现的问题反映在就业上,形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并表现在产 业就业结构、企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等几个方面。我国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很不合理。一边是技术性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的极度短缺,一边是大 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中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失衡的现状一目了然。*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各技术等级的劳动 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预计到十五”末,我国技能 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个20个百 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然而与此同时,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出现

6、就业困 难。2004年,我国28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七成,70多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今年,大学 毕业生人数还将首次突破300万人。在大众教育时代,大学生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参与就业已成为必然。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的整体教育模式并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转变,劳动力素质结构的错位与脱节亟 待解决。就业问题面临全球化挑战。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时期。此时, 企业的竞争已不仅是国内的竞争而是全球竞争,这使得劳动力的竞争也成为了全球竞争。已经融入世 界的中国,其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第二部分:我国的教育因素应试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试的分数在

7、我国教育的体制中一直是 评价教育成果的核心标准,因为分数是一个硬性的指标,但能力是一个弹性的指标,而且不易评判, 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节奏 高素质的需要,因为他们的知识被局限于教科书中,而不是拓展在应用与实际的问题之中。教育文理分化严重,专业设置过细,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如今的社会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且学科的交融性互补性也越来越强,而我们的课程体系依旧单 一乏味,高中教育文理分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另夕卜一个学科方向的学习, 因此知识的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健全,思维方式比较单

8、一;大学教育将专业划分过为细致,将学科甚至 设置在某一应用领域而不是学科领域,因此就业的方向较窄,不能在学科基础上跨越领域。教育经费不足且分配不平衡。我国在教育的投入和世界其它各国比较属于偏低,而且国家在教育 投入侧重于一些重点院校,而一些二类学得到的投资却很少,这样就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平衡性。同 时,一些学校为了发展硬件但缺少必要的资金,就盲目的扩招,使得原本不足的教育资源的压力更加 剧烈,同时扩招造成生源质量下降,也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整体下降但数量却整体提高,就业矛盾也 因此加剧。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造民族优秀成文化的遗失,人文素质的整体下降。而如今的社会越来越 有续和群体化,因此社会对

9、高品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我们教育中的功利性无疑不是一颗巨 大的毒瘤,个人利益的突出而群体利益的忽视造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东南沿海地区就业已经 饱和,而急需人才建设和发展的中西部地区却很难招到人才。第三部分:大学生个人因素大学期间不学无术,将宝贵的时间没有用于对知识的学习而是用于网络游戏和一些其它的休闲的 生活方式。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业压力不是很重,而放松自己,将许多学习时间荒废,考试仅 仅靠考前的突击式学习,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的要点,更谈不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素质。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 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

10、,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有一项对3000余名 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 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 就业的可能性。借助一些网络所得到的资料我简单的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诸多原因,这里简单的谈谈我对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因素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改革都要建立在这 个基础上,因此我觉得社会部分问题的改革解决空间不大,我们应该把改革的重

11、点放在教育上,因为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过程,具有其弹性的空间。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可以比喻为人才塑造的模型,因 而来改变模型,使其适应如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不是缓解就业问题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同时我也认 为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和我们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 因素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教育的方向和文化的背景可以决定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我觉得 教育的改革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是问题缓解的捷径。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二)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1.供过于求在没有泛起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题目也是比较凸起的题目,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 生的供应显着大于实际

12、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 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由于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职员补给, 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门专业分歧错误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题目。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守旧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 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用度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 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不管是从结构看,仍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目都是供过于求。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

13、是把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 良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 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天生了空言无补的高手。企业长短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空言无补的大学生并 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良多企业 都休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贮备; 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但愿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贮备 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

14、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些企业以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天然 而然的优越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 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1.负面影响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认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认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认 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顺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 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 力不可谓不大。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

15、来大学期间就花了良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 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 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但愿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长短常大的社会题目,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 他社会题目。2.正面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题目,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 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索。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固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究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了部门题目,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

16、入。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固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讲演,但是有些学 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好比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 引进了实训的教授教养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 经开始思索教育本身的题目、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题目,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索和探索。企业一 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 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乞降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 生,对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练习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 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 一定的效果,而跟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