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359371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唯物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唯物辩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唯物辩证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唯物辩证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提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辩证否定观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的总特征之一)一、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哲学中的联系和生活中的联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表现(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2、系(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 联系是普遍的,并不等于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具有客观性:(1) 联系具有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仍然是客观的,(3)联系具有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

3、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 1、不能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2、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3、不能认为人们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的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

4、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联系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要求我们有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联系客观性的原理和方法论】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的运用主观条

5、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1)二者相互区别:二者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整体,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二

6、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1)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

7、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倾向。(3)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注意 不能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一、发展具有普遍性:表现在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

8、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反之,就是旧事物。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判断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准:不是看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和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发展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9、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即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其原因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它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原因是: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

10、历一个由小到大、有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的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的发展和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迎接挫折与考验。2、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1)二者相互区别:含义不同: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

11、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2)二者相互联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因此我们要方法论1: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方法论2:要坚持适度原则 方法论3: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