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58884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知道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 爱。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二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三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长度的测量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2.新课

2、引入观看多媒体上的两张图片,然后动手测量,感受我们的感觉和实际情形的 差别。奥比尔逊错觉3新课讲授1 .测量的意义: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学生:不可靠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板书)1.测量(measurement)勺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 .测量单位: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长度的单位:提问:在我们中国古代中有哪些描述长度的单位?学生:里,丈,尺,寸,仞等等(思考:关羽身长九尺,到底有多高?)提问:在外国中有哪些描述长

3、度的单位?学生:英尺,英寸,海里,英里等等引出国际单位制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 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 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 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中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 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 卜米等。为了利于国际间的 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 国际单 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 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

4、何规 定的。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它 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pm)、纳米(nm)等,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 p m=0.000001m(=10*m)1nm=0.000000001m(=1O9m)(头 发的 直径约 0.04mm,合 40000nm)学生熟悉2、3分钟。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 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如:1 千米= 1000m 或 1km=1000 米练习1:看书上的

5、想一想,提问学生,填空练习2:(投影)7.8dm=m=mm60m=mm=m0.05km=m=cm(八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对米到纳米和纳米到米之间的换算有很大的问题,讲解换算的过程。一、科学计数法直接相乘,二、相邻的单位之间慢慢换算)练习3:(投影)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50,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 2.5, 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 o4、长度测量工具:要对长度进行需要测量的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请同学演示如何测量?提问测量的步骤

6、。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 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 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比较学生用的刻度尺和教师用的三角板之间的差异。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测量的五字诀:认、放、看、读、记。会放会看会记观看图 B1 n6 789 cm木块H的长度是:; Brriri I npiiji I npnY|rrn-678 cm木央B的长度息 .比较在不同的分度值下,物理

7、的长度测量的差异。为误差的讲 解打下伏笔。思考:一些特殊长度该如何测量(1) 一张纸的厚度(2)硬币的直径(3)弯曲铁丝的长度(4)操场的周长(5)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五、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暮、 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 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 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 秒。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 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

8、、测 量方法?简要介绍日号、沙漏计时原理:日暮: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辱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辱上影子的位置不同, 在日号上对 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沙漏:沙漏上方容 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2时间单位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 单位是秒。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 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艳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停表的使用取一块

9、秒表,仔细观察:1 .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大表盘的分度值是.2 .小表盘指针运动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六、误差与错误1、误差的概念观看图86木块B的长度是: m” CIT8TTIITT 丁47III3 丁提问:为什么相同的长度用不同的尺子测量,得出的结果不同 啊?学生:因为两把尺子的刻度尺分度值不一样提问:如果采用更加精细的尺子,测量结果会如何?学生:结果会更准确踢门:能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学生:不能(也有部分回答能)给出误差的定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问:刚刚看的图,不同的尺子测量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学生:测量的结果和测量工具有关提

10、问:测量工具越精确,误差会怎么样?学生:越小提问:你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怎么办?是先测一摞纸然后求平均 还是一张纸直接测量?学生:采用求平均的方法提问:为什么?学生:因为这种方法测得更准确提问:说明测量的误差也和有关?学生:测量方法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人可以在气球上切肉,有人可以把豆 腐切成一朵花,在炼钢厂里面,有人看钢水一眼就可以知道钢水的 温度,说明说明?学生:测量的误差和测量者有关总结: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人提问:如何减小误差?学生:更精密的工具,更先进的方法,求平均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1)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问:我们如果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11、,更先进的方法,可不可以把误差消除啊?学生:不能说明: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3、错误列举图片这种测量方法对不对?学生:错提问:说明是错误错误:测量方法不正确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 间的差异。思考:误差和错误有什么区别?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和时间的 基本单位和国际单位,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误差和错误概念的理 解以及辨别八.布置作业:1 .阅读课文2 .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反馈】九、反思与建议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二节课,学生队伍里现象的辨别能力还有待提升, 对测量及

12、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本课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然后讲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加以练习和实测的训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本节课取得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的心得体会: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基础。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 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成功之处:(一)讲练结合,动手动脑学物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师生共同合作探讨交流的方法,精讲精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 实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对于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严谨讲授,并结合身边物体 的长度练习加以了

13、解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对于长度时间测量的方法工具使 用采取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停表对身边物体如1元硬币直径、地方生产特色的裤子尺寸、单摆等的实际测量,引导使学生动手,鼓励学 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进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效果明显。(二)由浅到深,从生活到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 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 信心,教学中设计学生从选择和对比的练习中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观察和动动 手按按秒表的方法来认识秒表。待

14、学生撑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时机成熟练习难度加大一 点,让学生进行实测,最后让学生测一些特殊的物体,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 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胜利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除此之外,练习要有梯度,还要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还要有均 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整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 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事物,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也会激起他 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测硬币,量裤子,测时尚手机的摆动周期等。最后课堂中,让学生测量同学的“啊”声的长度,让测量更 有趣,把物理融入到生活中。(三)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世界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 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教材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材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 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首先,教材让学 生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一使用任何测量工具之前都要先把 它观察清楚,确定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然后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练习 正确使用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