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58466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章末总结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西北地区、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2.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3.学会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环保理念和措施。专题一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总体来讲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分析区域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往往是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诱因。某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光照、

2、热量、降水等因素出现异常,会成为区域生态破坏的潜在威胁,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进行整体分析。2人为因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不合理经济活动起到了加剧加速,甚至决定性作用。归纳人为因素要从人口规模、人类主要的活动方式、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专题练习1】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被誉为“中国母亲的皱纹”,历尽沧桑,苦难深重。据此回答(1)(3)题。 (1)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环境污染C风力强大 D土质疏松(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植

3、被破坏严重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A B C D(3)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的触发机制是()A毁林开荒、营造房屋B轮荒作业、破坏林草C过度樵采、过度放牧D露天开矿、开挖地表专题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关联性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

4、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2.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

5、,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专题练习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说出上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专题三常见

6、的区域问题的治理措施措施类型具体措施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修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

7、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农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专题练习3】读下列资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巴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是,这些宝贵资源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每天至少有100万棵树被毁。现在,巴西森林覆盖率已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60%,许多地区的原始森林已踪迹全无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 700万公顷的

8、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 (1)根据资料和示意图判断,图中A、B的内容应为:A_,B_。(2)按“目前状况”图示,分析巴西大量砍伐森林的这种做法,反映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_。(3)从“目前状况”要实现“发展方向”,人类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_。(4)我国为达到“发展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定了_白皮书。并在保护森林、绿化祖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B C D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9、)沙尘暴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A. B C D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3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4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56题。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0、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6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题号123456答案7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8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xx年旱季,印尼苏门答腊岛、廖内群岛和加里曼丹岛曾发生了多处森林火灾。绿色和平组织呼吁印度尼西亚政府停

11、止在脆弱森林环境中的一切土地开荒,终止恶性循环。绿色和平紧急调查小组发现该地区的相思树纸浆林和棕榈油种植园是此次森林大火的主要祸因,同时也是造成火势急剧恶化的根本症结。“该地区大部分的森林属于湿地森林的一种泥煤地森林”,绿色和平原始森林保护项目的Hapsoro先生解释:“这些泥煤湿地一旦遭受砍伐,河道开挖或租让,就会像海绵一样迅速蒸发,变得极其易燃。对于这种湿地的改造如果不停止,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就无法避免,年复一年的环境恶化也就无法避免。”“印度尼西亚政府必须对该地区的土地开荒和森林砍伐重新作慎重的考虑,这样才能够将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最小化。”(1)印尼是热带雨林分布较广的国家之一,

12、属世界三大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之一的_地区的一部分,另外两个分布区是_、_。(2)“这些泥煤湿地一旦遭受砍伐,河道开挖或租让,就会像海绵一样迅速蒸发,变得极其易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雨林的_特点,这种特征还表现在_。(3)“浓烟正在威胁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同时使气候进一步恶化”。试分析热带雨林被破坏对全球自然环境的影响。(4)试分析印尼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并对破坏现状提出合理保护措施。9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东南部水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10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2)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工程、非工程、生物、技术措施等参考答案专题练习1(1)A(2)A(3)D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