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54593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历史题预测汇编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 (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他是以下哪一位诗

2、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D王维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5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只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来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洋务运动的开展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A B C D6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

3、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C东方红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8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 B C D9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

4、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煤的储存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10、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B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C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D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二、材料解析题(32分)1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

5、图片,回答问题。(5分) (1)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据此写出图、图、图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2)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做出评价。(1分)(3)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1分)12(7分)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

6、生在哪次事变后?(1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1分)(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1分)(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1分)(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1分)答:13(9分)材料一:恩格斯说:“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

7、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据材料一回答(1)这是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名称是什么?(1分)(2)15至16世纪,这次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请写出英国

8、在这个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1分)列出他的两个代表作品。(2分)(3)这段材料节选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一部法律文献,它的名称是什么?(1分)(4)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谁?(1分)(5)材料三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是什么革命?(1分)(6) 在这次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英国机械师是谁?(1分)(7)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将召开。英国正在借助奥运会的巨大商机和文化平台,推广国家和城市形象。请你为伦敦奥运会献计献策。(1分)14.(5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

9、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须第二册(1)材料一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他的试验取得了怎样的成效?(1分)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1分)概括说

10、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1分)(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分)15、(6分)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二

11、: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的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 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

12、堡报道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1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1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面对经济全球,中国的主张是什么?(1分)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1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与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1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分)三、组合题。(每空1分 共8分)15.(5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年。 .中共七大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于2012年11月15日上午选举 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6感悟和平发展(3分)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抉择。(2)30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举世瞩目,除了党和国家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外,还归功于中国较好地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外部条件?(2分)国际政治环境:_经济发展趋势:_科技推动力量:第三次科技革命(3)关于战争、和平、发展的关系,小刚同学提出了如下观点,你认为正确就打“”,错误就打“”。(1分)战争孕育和平,和平带来战争;和平保障发展,发展促进和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