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354325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菲的世界_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 苏词与辛词的差异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22分) 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受、抱负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观赏者剧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颜色和现实精神。 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生活经受不同。 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

2、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遗忘自己的.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剧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挽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抱负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抱负理想,因此,他总是以酷热的感情与崇高的抱负来拥抱人生。 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抱负追求不同。 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他将乐观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奇妙

3、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冲突,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行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个英勇、坚决的抗金英雄,具有剧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

4、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找。苏轼既不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善,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诞生活的热忱和美妙的情感。“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妙的祝福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安慰,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飞扬之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清秋季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

5、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缺的山河?危殆的国力,飘落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伤,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现实与抱负的冲突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剧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哀痛,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选文有改动) 8请依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1个字)。(3分) 9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10认真阅读第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详细内容。(4分) 11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

6、分) 12破阵子一词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哀痛”,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8.(3分)示例:苏词与辛词的差异 9.(4分)由于苏轼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受、抱负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他们的词作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意思对即可) 10.(4分)苏轼的“超功利境界”:苏轼将乐观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奇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

7、相互纠缠的冲突,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弃疾的“功利境界”:辛弃疾具有剧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 11.(5分)举例论证(2分)。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分析苏轼词作风格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这一特点。(3分) 12.(6分)这首词中,开头一句为实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认真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杀敌立功的感情。(2分) 中间四句为虚境,写梦境中,军队呼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2分) “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剧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