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528246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 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同时指出了今后水产养殖引进新品种的发展方向 和趋势。关键词: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策略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在新品种引进方面力度很大,对发展养殖事业,繁 荣市场经济,增加养殖收入功不可没。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问题和 弊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新品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1、品种较少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作为一个重要的战 略举措,非常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以达到提高水体 的生产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养殖

2、品种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商品。但是, 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 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鱒鱼、 罗非鱼、条文鲈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 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 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

3、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 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 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 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二、未来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的发展策略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 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 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 规划

4、。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 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 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 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应抓好检疫关,防患 于未然。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 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 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 非正常渠道而流

5、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 入新病原。3、应尽快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因此, 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 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 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 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 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四 是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

6、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 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八.益.O4、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 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 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女食人鱼”的引种就是一个例子。“食人鱼”(俗 称食人鲳),这种鱼群体觅食,主食比较小个体的鱼,猎食水中任何移动的东西, 尤其对血腥味敏感,任何一点血腥味都会激起大群“食人鱼”的狂暴攻击。更为严 重的是,“食人鱼”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打 破现有的生物链

7、,威胁我国的本土鱼类,破坏现有的鱼类区系,降低生物多样性, 而且会对我国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 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5、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 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 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 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 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 体大量、反

8、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 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 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 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 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 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 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6、今后应重点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及渔业新技术(1) 在立足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生长周期短

9、、 直推广、品质优良的养殖种类,并通过驯化、繁育使其尽快达到产业化。一是应 考虑种质的引进更新。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来罗非鱼原种 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并建立相应 的区域性保种中心和繁育中心。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 对虹鱒、德国镜鲤等应以引进原种(或优质种)为重点,经过保种,使现有余体 得以基本更新。二是新养殖对象的引进和驯化。从国家来看,应重点和继续引进 适合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鱼类和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鱼类为重点,并积极引 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淡水养殖种类。(2) 应考虑引进海水集约化育苗、养殖过程中的

10、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深海 抗风浪网箱和沉浮式网箱制作技术,某些经济鱼、虾贝类的关键育苗技术,耐盐 植物,高效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养殖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监测技术与设备等。(3) 应考虑引进鱼、虾、贝类遗传育种关键技术及干扰素基因克隆及干扰 素制备技术与设备,于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打耙技术,生长激素制备技术与设 备,鱼类疫苗制剂与制备技术,营养转化测定技术与设备。三、结束语总之,任何品种和技术的引进都应经过严格的论证与评估,并经主管部门审 批后才能实施,以确保引进成功和避免产生不应有的损失。特别是应注意对生态 负效应的评估与检查。参考文献1瞿汉宏,何义维.种草养鱼及池塘养鱼高效放养模式J.畜牧兽医杂志,2010(1):81-83.2刘国文.池塘设计建造与水质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7-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