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51432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评分表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要点评分方式1安全社区建设机构与职责1、有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成员组成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涵盖了辖区内主要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1、了解成员单位尤其是创建办及人员对自身职责的了解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并与现场考察情况综合判断资源整合的充分性;了解社区通过什么方式使全体人员了解自身的职责、作用和权限。组织机构职责是否和日常工作职责一致等,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各层次的作用、职责是否明确。(1)按要求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印发村(社区)单位部门职责,领取时签字;(3)创建办与村(社区)签订责任

2、责书,并进行考核;(4)评估时接受专家提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开展能叙述清楚。2、查看安全社区建设相关制度和管理要求,了解制度的可操作性,并验证制度的执行和实施情况;了解制度或管理要求的发放或传达情况和验证相关人员对制度或管理要求的了解情况。(1)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并具有可操作性;(2)制度执行和实施是关键,要有资料和工作来印证;(3)评估时接受专家提问,各部门工作制度能叙述清楚。3、查看安全社区创建规划方案或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判断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了解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时考虑的相关因素及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和调整情况。(1)创建规划方案或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2)结合实

3、际制定创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法;(3)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要有“考虑相关因素”等内容;(4)开展中期评审,根据工作进展和评审情况进行调整。无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的,不得分;成员组成不符合跨部门合作要求的,每处扣0.5分。印发文件成立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涵盖辖区内主要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社会组织: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2、有符

4、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工作机构,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促进项目。无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工作机构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的,不得分;成员组成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0.5分。印发文件成立安全社区工作机构,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3、建立健全了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其职责并认真实施。无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工作制度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的,不得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职责不明确的,每处扣1分。以文件

5、形式印发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工作制度,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职责。4、制定了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未制定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印发的,不得分;内容不完善的,每处扣1分。以文件形式印发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内容完善。5、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无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的,不得分;未建立资金投入及使用台账的,不得分;台账不规范的,扣1分。以文件形式印发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建立资金投入及使用台账。文件资料:1、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委员会(含社区组织)和促进项目工作组(相关职能部门和

6、社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2、印发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委员会和促进项目工作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3、制定并签订安全社区创建责任书;4、印发安全社区创建考核奖励机制;5、印发安全社区创建规划方案或实施方案(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5、印发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并建立资料投入及使用台帐;6、根据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职责和制度。2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6、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辖区内、外的安全社区各类交流活动。1、查看信息交流制度,判断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完备度;验证不同的信息交流渠道程序的合理性及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辖区内居民通过何种方式或渠道了解的安全

7、与伤害预防信息;对公众建议和抱怨的接受和处理等来综合判断信息交流及沟通渠道是否充分。(1)结合实际制定信息交流制度;(2)梳理出信息交流渠道及工作开展情况;(3)结合实际制定村居民了解和交流渠道:多种形式宣传、逢会必讲、宣传专栏等;(4)每村社区成立信息收集员,设立举报箱(建议意见),各村每月收集一次公众的建议和安全诉求报镇创建办相关职能限时处理回复。2、查看相关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名录,运行机制,包括职责界定情况及作用等;了解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情况及效果;针对重要的志愿队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情况应进行重点验证。(1)社区组织:A民办非企业单位:如幼儿园、协会;B社区团体:如老体协由民政

8、局批。请乡镇咨询民政、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科协等部门。(2)全镇成立志愿者队伍,各村社区成立志愿者分站;(3)明确志愿者和社区组织工作职责和活动内容、工作要求;(4)制定记载表记载活动开展情况并有照片。(5)由促进委员会开展评审。未开展交流活动的,不得分;无交流活动记录的,不得分;交流活动记录不完善的,扣1分。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社区内的各类交流活动记录要完善并有影像资料。7、建立了相关安全信息收集、交流、沟通、传递和反馈渠道,保持社区内纵向各层级和横向各部门以及安全社区网络的沟通积极、顺畅。无信息交流制度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印发的,不得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扣1分;完备度不够,扣1分;信息交流及

9、沟通渠道不充分、不顺畅的,各扣1分。以文件形式印发可操作性的交流制度,梳理出信息交流的几种渠道。8、有持续参与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且活动有效果。无相关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名录的,不得分;无运行机制(包括职责界定情况及作用等)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印发的,不得分;无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的活动记录的,不得分;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开展面不够及效果不明显的,每处各扣0.5分。统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名录,明确志愿者和社区组织工作职责和活动内容、工作要求,制定记载表记载活动开展情况并有照片,由促进委员会开展评审。9、组织社区成员以不同形式广泛参与各类安全促进活动。无社区

10、成员参与各类安全促进活动记录的,不得分;活动参与人数不足社区成员总人数50%的,扣1分;每缺少一项活动记录的,扣0.5分。对全镇进行安全社区创建宣传,做到全员参与,重点人群开展促进工作。文件资料:1、制定信息交流制度;2、统计出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情况;3、梳理出信息交流渠道(通过表格形式列举出来)及工作开展情况;4、每村社区成立信息收集员,设立举报箱(建议意见),每月收集一次;5、文件形式建立志愿者队伍,明确工作机制和作用,列出社会组织名录;6、明确志愿者和社区组织工作职责和活动内容、工作要求;7、制定记载表记载活动开展情况并有照片;8、促进委员会评审报告。3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10、选择

11、并运用适用的方法(如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社区调查、伤害监测、专家经验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1、制度或风险评价程序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是否能识别辖区内所有的事故与伤害风险或居民的安全需求,包括不同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机制;(1)建立完备和可操作性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制;(2)开展社区调查和伤害统计;(3)梳理出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分析方法。2、对风险辨识的充分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出判断。是否全面识别出交通、消防、工作场所、社会治安等领域内的事故与伤害风险和安全需求及各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否简单、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等;最重要的是识别出风险和安全需求

12、是否和现实一致。(1)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别采用的方法;(2)论证方法是否简单、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3)调查统计出的风险和安全需求是否和现实一致。(倒推法)。3、确认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制度的动态适用性和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如何监测危险辨识、评价、控制,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1)开展督查;(2)持续实行伤害监测卡,每月末统计上报并进行分析;(3)村社区单位部门每月报伤害表;(4)开展评审。无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制度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印发的,不得分;未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的,不得分;无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活动记录的,不得分;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内容不全

13、面的,扣1分。(1)以文件印发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价制度;(2)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内容应包括:a) 适用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执行情况;b) 事故与伤害数据分析;c) 各类场所、环境、设施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d) 各类人员的安全需求;e) 社区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f) 危险源控制措施及事故与伤害预防措施的有效性。(3)调查问卷和伤害统计要规范。11、辨识的事故与伤害风险符合社区实际情况,资料数据真实。辨识的事故与伤害风险不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不得分;资料数据不真实的,不得分。开展辨识的事故与伤害风险数据要真实并符合社区实际情况。12、分析容易发生或受

14、到伤害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并确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未针对社区内容易发生或受到伤害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分别进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不得分,缺一项扣0.5分;未确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不得分,缺一项扣0.5分。(1)对伤害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进行调查;(2)确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13、建立了各类生产经营和商贸、服务性单位的安全专项台账,及时掌握其安全动态。未建立安全专项台账的,不得分;每缺一个单位台账的,扣0.5分;台账资料不全的,每处扣0.5分。全面系统的建立动态安全台帐并归档。文件资料:1、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评

15、价制度;2. 评价程序;3.安全社区诊断方案(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内容,方法等):(1)目的;(2)采用的方法;(3)范围(十二方面);(4)工作措施(进行细化,明确方法和牵头等);(5)工作要求。4.梳理出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评价分析方法;5、调查问卷和伤害统计表;6. 确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6.建立健全安全台帐。4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14、根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分析的结果、社区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安全需求,制定了事故与伤害预防、控制目标,应有明确的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目标。目标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实现情况等;目标、计划的对应性;如何体现重大风险、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持续改进要求,是否对目标和指标进行过评审、修订;针对各层次,进行目标的细化分解;计划是否合理可行.(1)根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分析的结果、社区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安全需求,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控制目标;(2)制定针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分促进项目分别制定计划和目标);(3)干预方法有针对性、目标计划进行细化和合理、体现持续改进的要求。(如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分阶段指定计划);(4)所有的目标计划都要通过促委会的评审后进行修订(有评审记录)。未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控制目标以及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目标的,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