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51189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5月丨语文A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六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卷 2018.05命题人: 范红霞 合格分:75分基础知识与应用一、我会拼,我会写(10分)dng jing hn n shng xi dn shng j xi lng y qn sh wn qing yng b jun zng 二、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A、天涯海角 司空见惯 炎黄子孙 闻所未闻B、与世隔绝 游手好闲 积劳成疾 无独有偶C、风华正貌 饶有趣味 出人意料 嫦娥奔月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8分) 蓄养(x ch) 教化 (jio jio) 结出 (ji ji) 摩平(m

2、m) 眯缝(fng fng) 空地(kng kng) 喷香(pn pn) 圈养(jun qun) 四、按要求完成:(8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悲惨。(用不同的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强烈些)_ _ _ 2.快乐王子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写的。(修改病句)3.露珠在绿叶上闪光。(改拟人句)_ _。4. 怀特森先生说:“其实我的破绽还有很多,只是你们没有认真思考! ” (改为转述句)_ _五、补充词语,并任用一个词语说句话。(6+2分)百( )成( ) 发( )( )强 ( )( )不懈群( )群( ) 标( )立( ) 各( )( )见_ _。六、补充句子及作者,再写一句你搜集的名言。(10

3、分)1. _ _,不应该随意虚掷。 ( )2. 最伟大的见解是_ _。 ( )3. _ _ _ 。(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4._ _(印度)泰戈尔飞鸟集5. _ _。七、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8分)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 安徒生鲁滨孙漂流记 俄国 契诃夫 卖火柴的小女孩 英国 马克吐温 凡卡 丹麦 笛福 八、阅读理解与应用(19分)课内阅读(一)(12分)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她的一双小手几(j j)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hu hu huo h)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

4、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 )火焰啊,简直像一支( )蜡烛!这是一道( )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本文段的作者是 ( )(2分)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4.“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让你体会到 。(2分)5. 文中画句子中的问句表示( )2分) A.疑问(

5、) B.反问( ) C.设问( )课外阅读(二)(7分)奇妙的蜘蛛网我回到农村过暑假。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

6、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

7、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

8、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埋没()残缺不全()(2)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 B.承上启下,起过渡的作用。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的作用。(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3分)九、习作(25分)这学期你一定写了不少拿手的作文吧!请你自由表达。可以写最感兴趣的人、事、景、物,可以写想象作文,也可以自己想写的其他内容,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中心突出、感情真实。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六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答案:一、我会拼,我会写(20分)dng jing hn n shng xi dn shng j xi冻 僵 昏 暗 生 锈 诞 生 机械lng y qn sh wn qing yng b jun zng领 域 侵 蚀 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