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张爱玲小说的戏剧性——以《金锁记》为例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62KB
约20页
文档ID:483511878
论张爱玲小说的戏剧性——以《金锁记》为例_第1页
1/20

学院(部)文学院题 目论张爱玲小说的戏剧性——以《金锁记》为例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2(一)作家及作品介绍 3(二)《金锁记》研究介绍 4一、戏剧性 6二、小说《金锁记》的戏剧性呈现 7(一)舞台性 7(二)角色化人物 9(三)戏剧化语言 11三、话剧改编 13(一)改编之处 13(二)评价 16总结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摘要 张爱玲是20世纪重要的作家,对其作品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没有间断过,从主题、人物形象到女性主义、本体论等各个角度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认为,戏剧性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论文将以《金锁记》为重要文本,从小说《金锁记》的戏剧化呈现、角色化人物、语言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金锁记》;戏剧性;话剧改编Abstract Eileen Chang was an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her works has not been interrupted since the 1940s. Research from topics such as themes, character images, feminism and ontology emerges ar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dramaticness is an important artistic feature of Eileen Chang's novels. The paper will take "The Golden Cangue" as an important text, and discusses this artistic feature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dramatization, role characters and language of the novel "The Golden Cangue".Key Words:Eileen Chang 's novels;The Golden Cangue;dramaticness;drama adaptation前言(一)作家及作品介绍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

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人们才重新发现她,并开始掀起“张爱玲热”她的个人创作风格非常鲜明,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苦竹.1944(2)学者李欧梵对此这样解释:“这种‘参差的对照’指的不是两种东西的截然对立,而是指某种措置的、不均衡的样式她就是用这般丰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以表现出人生孤独的生命存在状态和为之挣扎的无力感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谈到张爱玲时说:“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说来, 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第335页国内对于张爱玲作品的评价,集中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时期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被多位学者写入了文学史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编者们认为张爱玲达到了那个时代美学追求所能达到的历史水平赵遐秋、曾庆瑞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张爱玲揭示的“洋场文化”的本质,是特殊的两性关系和婚姻关系 赵遐秋、曾庆瑞.中国现代小说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第396页,并再次重申了“情绪”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小高峰”他认为张爱玲小说的成就在于“两性心理刻画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性”和“意象的丰富与活泼传神”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第166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爱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研究专著都出来了在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中,她从张爱玲的出身和家庭分析了她的生平和心理历程,并表达了她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苍凉之感余斌的《张爱玲传》内容较之于青的更丰富,所用的材料也更加充分,并且对张爱玲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作了比较详尽的评论二)《金锁记》研究介绍 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主角曹七巧,被张爱玲认为是《传奇》中唯一“彻底的人物”傅雷称赞这部小说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夏志清则赞赏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写作的一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出身小商人家庭的女子曹七巧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小说的故事原型是李鸿章次子李经述家内的事情李经述的三儿子李国煦患有软骨症,他的妻子是从合肥老家娶的,与七巧的身世非常相似 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七巧一生的悲剧,便是从嫁入姜家开始的。

她的兄嫂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其嫁入一个没落的家庭,而她的丈夫身患软骨症她虽然是二少奶奶,但是却爱着把她背回姜家的三少爷姜季泽然而她想爱却爱不得,这种强烈的欲望一直得不到满足最后在钱财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遭到扭曲,变得尖酸刻薄、娇纵跋扈最终,她逐渐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并葬送了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的婚姻,用金钱和欲望的枷锁杀了几个人《金锁记》的创作,与张爱玲的成长与经历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她出生在清末的封建家庭,感受过封建文化下畸形制度对人的摧残在她十多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从封建家庭脱离,在香港接受了西方教育在两种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她既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憎恶,又感受到了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优越所以在写作中,她能够融会中西方文化,进行大胆而新颖的文学创作对《金锁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50年代,《金锁记》一经发表,就出现了一批以傅雷、胡兰成和谭正璧为首,以上海为中心的评论家和文人们对该作品进行的评论傅雷以笔名“迅雨”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这可以认为是最早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学术研究的论文在这篇评论中,傅雷对《金锁记》做出了高度评价:“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

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同时,他提出了“情欲”在这部小说中的重要性,认为情欲主宰了曹七巧的一生,“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磨折了她的一世和一家” 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11)胡兰成和谭正璧也先后将张爱玲与其他作家进行比较研究胡兰成首次将张爱玲与鲁迅进行对比谭正璧在《论苏青与张爱玲》一文中,提出张爱玲更倾向于从人性的角度对时代进行反抗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以海外学者的研究为主此时的张爱玲,也已经移居美国60、70年代由于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而第一次大量提起张爱玲作品并将其写入文学史的是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他对张爱玲作品的评价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肯定了她在创作中的艺术才能,但也批评了她的作品脱离时代在这段时间,也出现了诸如唐文标、王拓、朱西宁等学者,参与张爱玲作品的讨论第三阶段是随着张爱玲热的出现,国内对张爱玲作品较系统的研究带动的对《金锁记》的研究这一阶段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角度不断增加80年代比较著名的研究者有赵园、陈子善、颜纯钧和李子云等人。

尤其是陈子善先生,他前前后后出版了《看张及其他》、《张爱玲研究长短录》和《说不尽的张爱玲》等关于张爱玲作品研究的著作,并且非常重视张爱玲与小报的关系,将小报作为研究张爱玲的重要线索在他的发现中,张爱玲对话剧剧本也是有一定涉猎的90年代以来,对《金锁记》的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比较研究,将《金锁记》与国内外著名的作品进行比较,论述作品在表达技巧、主题等方面的不同最常见的是将《金锁记》与《红楼梦》进行比较,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金锁记》是《红楼梦》的延续还有的是将《金锁记》与后来张爱玲所改写的《怨女》进行比较,从情节、写作手法、写作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种是人物研究,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曹七巧的命运进行探索的,例如李富华的《谈<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第三种是女性主义研究从女性主义视角对《金锁记》进行研究,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曹七巧的命运重新进行解读,代表有《对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金锁”未必是“金钱”——论张爱玲<金锁记>的女性自省意识》等第四种是艺术研究,对《金锁记》中的艺术特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代表有《关于<金锁记>的叙事学研究》、《月亮代表谁的心——论<金锁记>中的“月亮”意向与女性心理》等。

本文涉及的《金锁记》的戏剧性也可归入第四类,目前对话剧《金锁记》的研究仍然较少由王安忆编剧的话剧《金锁记》有两个版本,第一版由黄蜀芹导演、吴冕主演第二版由许鞍华导演,焦媛、李润祺主演关于第二版话剧的分析将在下文有所论及一、戏剧性从广义上讲,戏剧性归属于美学的范畴戏剧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包括思想、情感等,通过演员外部的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外化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德国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曾明确指出,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小说中的戏剧性是指小说中所具备的能被改编成戏剧的要素小说和戏剧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小说起作用于读者的想象,通过视觉把文字投射到大脑,经过想象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戏剧则完全是由演员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形成舞台幻觉,通过视觉与听觉起作用于观众的理智与情感 曹路生.漫谈戏剧改编[M].戏剧艺术资料,1983(9)但是国内目前对于现当代小说和话剧的分界仍然很明显,两者互相封闭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互通的 “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 [英]威廉·阿契尔.剧作法,吴钧燮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年版,第33页“戏剧要求的,是一种在故事的强度、叙事的强度、动作的强度上都远远大于普通小说的故事。

赵兴红.文学现场与在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第94页小说的戏剧性,在于对叙事强度的把握,对所有可以涉及到矛盾冲突的点,都给予更多的笔墨去叙说而且这种叙说,是对叙述者的解放通过调动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戏剧效果在明清,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吸收更加明显《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戏曲的描述,张爱玲也受到了其中的影响所以“戏剧性”这一特点在她的小说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展现在小说《色戒》中,一开头就是剧场的布景:麻将桌上的强光灯、钻戒的光芒四射、绷紧的白桌布,以及这种强烈的光影衬托下的王佳芝,把她脸上所有的细节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在《倾城之恋》中,“胡琴咿咿呀呀拉着”,“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戏剧中的声音、画面全都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从自己的视角看姑妈像古墓一样的住宅,仿佛读者也和薇龙站在同个角度在观察、在聆听二、小说《金锁记》的戏剧性呈现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说过:“戏剧在广度上比史诗要窄,戏剧不适合于扩展到史诗的广度,而戏剧只是突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