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502420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鲁教版五四制孤独之旅【我解读】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之一的草房子。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教授这样评说草房子: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地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试看桑桑和女孩子纸月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以及他在病中所感受到的人间真情;迷恋土地、几近矫情的秦奶奶最终对“占有”了她的土地的小学校、小学生所捧出的深深的爱;有残疾的秃鹰户为自己尊严义无反顾的执拗;倔强的细马咽下委屈,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扛起生活的重担,为了养父母重建家园的坚毅;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等等,都与我们真诚

2、团结、不畏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人类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开创未来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将感动明天的读者。草房子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生长在油麻地的儿童形象,整部小说充满着一种让人感动令人屏住呼吸的美感。孤独之旅讲述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我们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基础上,更好地品读孤独之旅,或者说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激发学生去阅读草房子热情与渴望。一、故事情节伴着人物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始终紧扣着杜小康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杜小康不见油麻地“要上岸回家”被父亲断然拒绝到

3、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再到前方的憧憬,似乎还只是微波荡漾。等到了目的地那一片犹如“万重大山”的芦芦苇荡的时候,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杜小康“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一片芦荡,其实连父亲都“显得也是有所慌张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孤独这个父子俩最大的敌人逼近了,“满世界都注满了孤独”,“开始想家了”。战胜孤独之后,随着鸭群的长大,随之而来的却是暴风雨的磨难。歇斯底里的暴风雨几乎摧毁他们的一切,吹散了他们的鸭群。为了追回鸭子,杜小康冒着暴风雨,脸被划破了,脚被戳破了,甚至迷路了,他“哭起来说不明白为什么想哭”,“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

4、长大了,坚强了”“他惊喜地跑过去” 这一切构成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也构成了杜小康的精神成长史。二、唯美的画面和细节处理让故事引人入胜有人用隽永、精致、永恒来形容曹文轩的儿童作品。我说,曹文轩作品有一种裹挟着你的心灵的魔力。我以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内心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同时,还在于他的作品充满着唯美的画面和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却打动人心的细节处理,让我们尽管读到的是杜小康的磨难,但内心没有那种歇斯底里的纠结与绝望,始终被一种温暖的希望包围着。“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你的心会随着杜小康的心而慢慢平静下来;“黄昏,船

5、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惟一的炊烟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这是纯粹前行中的安静;“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的闻的使杜小康不时地用劲嗅着”,这几乎是从恐慌中安静下来的一种享受;“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这样的细节,一定让你感动得想流泪。在这样的纯美境界里,我们和杜小康一起成长。三、朴实温暖的文字下蕴藏着丰美的主题曹文轩先生认为,文学的标准只剩下一个深刻。他对这种大抵源自西方,属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标准,或属于我们那些掌握着批评话语权的批评界精英们的标准发问道:“中国数千年,一代一代文学批评家建立的标准体系

6、中,我们所用的范畴是格,格调,雅,雅趣;境,意境,味,我们原来是没有深刻这个纬度的,谁能证明,深刻一定比意境更高明?”从这一段话里,可以看到曹文轩对作品追求深刻性是持保留意见的。读草房子、读孤独之旅,从这些朴实、干净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触摸到那种温暖的生命的活力,可以感受到那种美的意境和高雅的韵味。杜小康这个形象不是孤立的,他与鸭群、芦荡、风雨,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在作者经营的这些意境里需要我们去品味出其中超出语言的隐喻意味来。曹文轩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他正是把他作品中丰美的主题,掩藏在文字里,让我们在感受唯美中去咀嚼。学者周国平在孤独的价值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也许可以成为我们打开理解这篇小说主题

7、的钥匙:“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我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周国平先生在文化品格一书的彩页上还有这样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话:“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验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我想,这些也许是曹文轩先生将草房子中的这一节选定名为孤独之旅的缘故吧。这一远离油麻地的牧鸭之旅,

8、这一孤独之旅不仅仅是让杜小康长大了,走向了坚强,我想更重要是让他真正地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生命,让他懂得怎样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也许,这就是以后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更加强大的杜小康。【我设计】教学创意:读懂故事,读懂人物,避免在一望而知的东西上纠缠。面对初三的学生,按照编者的意图,以自读为主,交流读“懂”的和读出的“问题”,采用菜单式教学,教师适度拓展。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提出问题。2.在品味语言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灵之旅。3.在适度点拨、拓展中,理解课文的丰美意蕴。课前准备:1.用两周的时间读完草房子,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2.预习孤独之旅,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问题,在书中

9、进行批注。教学流程:一、草房子知多少1.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交流阅读草房子的心得体会;2.教师概括、小结。二、孤独之旅大家说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准备如下菜单:(1)故事内容用一句话概括。(2)人物塑造说说杜小康,说说这一人物与草房子中其他人物的不同之处。教师追问:你最欣赏杜小康什么?(3)环境描写这是一次充满着孤独充满着磨难的旅程,可是环境描写又给你怎样的感受?2.说说你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准备如下菜单:菜单一:关于孤独为什么以“孤独之旅”为标题?引导回到课本,抓住文本主要语段品析(1)作者是怎样描写孤独这一最强大的敌人的?杜小康有怎样的表现?明确:课文“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就不再

10、忽然地恐慌起来”孤独的逼近,压迫感到最后的坦然面对,杜小康内心在孤独中日益强大。(2)文章除了描写孤独带给杜小康的磨练之外,还有哪些?明确:从“家底最厚实”到家道中落,从孩子王到失学,“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境地里”。离开油麻地,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前途的渺茫等等。教师拓展,引出周国平孤独的价值,PPT显示: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我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

11、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验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菜单二:关于苦难你怎样理解杜小康所遭受的苦难?曹文轩先生倡导苦难教育,他和他的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值得我细细品味,PPT显示: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不是你们这代开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着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必须指出、告诉你的是,苦难从你降生那一天起就伴随着你,人的一生就是与苦难相随的一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可

12、能是一个强者。(1)回到文本,你读出了杜小康面对苦难时的优雅风度了吗?老师理解中的优雅就是:坦然、沉着、无所畏惧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语段1:这里的味道,倒是很好闻的并且迟迟不能入睡。讨论:这里的杜小康是不是很脆弱,是不是感觉他很不中用呢?语段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讨论:你怎样理解杜小康“哭了起来”和“没有哭”?语段3:八月的一天早晨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朗读:读出杜小康内心的惊喜、自豪与骄傲。(2)也许作者正是基于对苦难这样的认识,在小说中看不到悲伤,而且处处透出一种美感。文章中有哪些段落让你感觉很美,或者说很能打动你的内心

13、?玩味精彩语段,在诵读中说出自己的体会,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语段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语段2:鸭们十分的乖巧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语段3:鸭们也长大了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教师追问:在这一旅程中,鸭子给杜小康带来了什么?你觉得作者对鸭子的描写是否有更多的意味?明确:鸭子的隐喻作用。语段4:这才是真正的芦荡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语段5:与这种孤单相比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讨论:作者是怎样来强化人物内心的恐惧与孤独的。教师小结:这样的讨论似乎有些沉重,其实作者是对“深刻”持保留意见的,作者追求的是文学作品的“格、

14、雅、境、味”,他相信“美”也是力量可以通过文字使人变得“高雅”,PPT显示:中国数千年,一代一代文学批评家建立的标准体系中,我们所用的范畴是格,格调,雅,雅趣;境,意境,味,我们原来是没有深刻这个纬度的,谁能证明,深刻一定比意境更高明?我们在品味课文语言中,在赏玩画面与细节描写中,不仅仅感受到一种美,杜小康的美,鸭群的美,那一片芦苇荡的美,甚至暴风雨也是另一种美,是感受到一种力量,成长的力量,坚强的力量,生命的力量。这就是曹文轩作品的力量,他平白、朴实、干净、带有温度的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这个世界因苦难而美丽。三、总结课文,走进更为广阔的曹文轩作品的世界推荐课后阅读:曹文轩著青铜葵花。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