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485002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共有224人参加,参考率100%,五个班总分为20991分,总平均分93.7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是96.86,100分的有11人。整体来说成绩比较理想。年级年级人数考试人数总分数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特差率%分数等级A等B等C等D等10099-9089-8584-7574-6059-3029以下一年2242242099193.7122410021796.86111772961二年级随机抽取100张样卷各题正确率统计表:题号一、填一填,我是填空小能手二、连线三、选一选12345678112

2、34得分率989996.5978094.59697.596.59867.59697题号四、算一算,我是计算小灵通!五、做一做,动手操作我最强六、答一答,解决问题我最棒5121212345得分率969998969793969768.593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主要成绩:1、学习习惯良好。从整个年级的试卷中,90%的字迹工整规范美观,没有乱画现象,说明大多数学生日常书写习惯较好,态度比较认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的潦草。2、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设计的口算与笔算,90%的学生计算得了

3、满分,说明老师们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课堂练习保质保量。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学会先分析,再去解决。应用题能够和生活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存在问题(1)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中失分比较多。例如解决问题的第1题和第4题,个别学生不理解“师生”和“平均寿命”的意思,不能正确的理解题意。特别是第4题,有的同学对三个数量之间比多、比少的问题不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应教会学生找出中间量,先求出狗的平均寿命,再求出骆驼的平均寿命。(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因而部分学生由

4、于粗心将题抄错或数字、运算符号看错而导致丢分。例如有的学生竖式计算横式不写得数、解决问题不写单位、得数算错等。(3)个别学生对认识时间和观察物体的知识缺少生活经验。平时应加强实践性的指导。(4)学生思维受定势影响严重。解题方法不够灵活。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不够理想,如选一选中的第2小题没有理解题意。由于尺子上的数据不全,导致孩子看不懂。但如果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很容易找到答案。(5)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较差。例如填空题的第5题数角,有的学生对角的理解比较单一,对组合角观察起来有困难。三、改进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

5、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加强计算的训练,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家庭作业以计算为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上课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