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484108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材料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增添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信。语文以读为本,是我刚从教时一位师父对我说过的。阅读指导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要,小学生出于一种天真的纯,在美文朗读中,总能不由自主地将个体生命迅速融入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境界中去。因此,“朗朗”之中往往透出一股真挚的、忘我的情愫。记得刚从教时,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和师父曾经多次向我提过我的教学语调太平缓,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去她们班上去听课时总能听到那亲切而富有激情的

2、话语,孩子们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我想这与教师的朗读功力是密不可分的。后来我慢慢地修正自己的语调,在课文朗读上首先自己做足功夫,然后再去上课,慢慢地我似乎也开始掌握了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听课以及学习,我得到了下列启示:首先,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为学生最喜欢也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老师。其次,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技巧,那么教师可以先不进行示范,但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把学生的情感诱发出来,可以通过音乐、教师的语言、图片等去实现着一目标。第三点,阅读不能为“读”而“读”,这样会让读流于形式,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出了感情,才能进行下一环节。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慢

3、慢地提高我的阅读指导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阅读的水平,从而达到了解课文,体会情感的目的。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春天中,我对课文的阅读读进行了不同的指导和尝试:在找春天中的第一、二段,写的就是“几个孩子”非常地盼望春天的到来,去寻找春天的这样一种情感:春天来啦!春天来啦!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1)通过理解标点的运用来指导朗读。在指导第一段的朗读时,我让学生发现第一句话:春天来啦!中感叹号的应用,并且尝试把它读出来。接着,我让学生比较:1春天来啦!2春天来啦!春天来啦!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练读这两组句子。并且思考读的时候有怎么的心情。很快学生就得到了应该

4、读出开心、喜悦的心情。在得到句子背后的感情支撑之后,学生很快就把这两句话读得活灵活现。(2)通过换字来理解文字的内涵来指导阅读。在第二段有一连串的动宾短语: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我让学生把这一组短语的动词圈出来,并且把“冲“换成“走”,“奔”换成“跑”,再让他们体会两者之间的不同,哪一组用得好。并说明为什么。学生说不出来时,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用“冲”、“奔”来造句,一番思考后,有学生举手站了起来:“夏天,我放学后,冲进家门,马上奔向冰箱。”全班学生都心神领会地笑了。大家体会到了这样一种急切、渴望、激动的心情。学生在体会了这段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基调之后,再进行阅读,就能神韵十足地把这一段读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