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镇生态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48370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0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丈镇生态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百丈镇生态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百丈镇生态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百丈镇生态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百丈镇生态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丈镇生态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丈镇生态规划(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 百丈镇位于杭州市的西北部,东邻德清、西接安吉,处三地交界点,百丈镇是余杭区的重要山区乡镇,素有“竹海”之称,为浙江省的“毛竹之乡”。全镇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4.4%,区域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同时,近几年来,由于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区域内环境质量较好,其中,地面水已达类标准,大气环境符合一级标准,噪音符合居民、文教区规定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百丈镇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开放式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投资环境和市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如何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寻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模

2、式,实现可连续发展,已是百丈镇在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规定,因此,受百丈镇政府委托,我们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特此编制了百丈生态镇建设规划。 百丈生态镇建设规划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和浙江省生态村(镇)的基本标准及验收办法的规定,结合百丈镇“十五”发展计划和区域环境现状和特点,以充足合理运用自然资源,连续稳定发展经济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为重点,对百丈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进行运筹规划,提出了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的,拟定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百丈生态镇建设规划依据为:浙江省生态示范区建设

3、规划纲要(19962050年)、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验收暂行规定、浙江省生态村(镇)的基本标准及验收办法、百丈镇城乡总体规划、百丈镇土地运用总体规划、百丈镇“十五”规划以及各有关法律和标准。 百丈生态镇建设规划规划期限是以2023年为基准年,近期目的规划至2023年,远期目的规划至2023年。 百丈生态镇建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余杭区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第一章 百丈镇基本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 百丈镇位于杭州市的西北部,西接安吉,东邻德清,处三地交界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9.8,北纬30.5,总面积90637亩,由八个行政村

4、和一个居委会组成。二、地形地貌 百丈镇的地貌属天目山脉余脉的丘陵山地是浙西中山丘陵向杭嘉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镇西南仙岩村的平天堂,海拔844.8米,最低点为镇东南的塘里村海拔仅50米。镇区内丘陵起伏,坡度较陡,切割较深。百丈镇自西北至东南穿越全镇,为北苕溪水的上游,河面平均宽度为30米,属山区溪流。三、气象水文 百丈镇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冷空气易进难出,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地区性差异明显。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相补。平均日照18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6.0)。比杭州

5、市区(16.2)低1.6;年降水量1559.1mm,全年降雨天数为153.5天。初霜期11月9日,终霜期3月22日,全年无霜期231天。四、土壤情况 百丈镇属低山丘陵红壤土类,黄红壤亚类,按土壤分布分三种: 一为丘陵,谷地土壤,母质为酸性岩浆岩、砂岩和各种岩风化体的坡积或经短距离搬运的再积物,为黄泥土、黄泥沙土。二为山地峡谷土壤,其母质以洪积物为主,有时夹有两边山上的坡积物,为峡谷泥沙土。三为山地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为红泥土、黄泥土、山地香灰土、山地黄泥沙田。 除黄壤土外,均为外力堆积物。土体中泥沙砾石混杂,质地砂黏各异土层厚薄不一。各类土壤均呈酸性反映,PH5-7。五、植被情况 原

6、始植被已绝迹,除耕作地带外,为次生、人工植物群落。重要经济植物为竹类(毛竹、刚竹、淡竹、苦竹、早竹等),松、杉、栎、杨、柳和禾本科草类。第二节 社会经济一、社会概论 百丈镇总人口1.11万人,由八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组成,总面积90637亩,森林覆盖率达84.4%。科技兴镇战略实行良好,教育投入进一步增长,投资200万元分别建成中学、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综合楼、全镇各校教学设备更新。小学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升高中92%,并在1999年通过杭州市教育强镇验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线电视所有联网,拥有8处图书室,时有电影播放和各地剧团事业来镇、村表演,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7、卫生医疗事业进一步改善,全镇有卫生医疗机构3家,卫生技术人员15人,已通过杭州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标验收。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0.9,计划生育率100%。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居住条件继续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23年全镇人均收入5500元。全镇交通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快,村村通柏油路,不少村组浇筑村庄水泥路,百丈集镇和溪口洋桥头装上豪华型路灯,村容镇貌有了较大改观。其中石竹园村被杭州市命名为生态示范村,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文明单位,还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先进绿化十佳村”。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基本完善了相应的网络体系。二、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

8、以来,百丈镇已有公司300余家,初步形成竹类加工、五金机械铸造、轻纺、石料加工和造纸等五大块经济格局。百丈镇现有竹类加工公司255家,织机203台,竹窗帘生产12家,沙滩椅加工18家,竹筷加工3家,方块席加工4家,竹席压布厂4家,竹壳加工1家,竹丝扫帚加工5家;五金加工、机械配套铸造公司26家,轻纺、针织33家;石料加工10家,造纸厂2家,养殖场20个。全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明显提高,2023年工业总产值4.58亿元,利润528万元。财政总收入400余万元。2023年全镇人均收入5500元。第三节 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 全镇土地总面积9.07万亩,其中耕地0.86万亩,园地(涉及部分经济林

9、)0.18万亩,成片林地6.66万亩,水域0.10万亩,其他用地1.27万亩。现有土地运用率88.51%,人均耕地面积0.45亩。二、水资源 全镇有水域面积162亩,境内百丈溪为北苕溪的上溪,自西北至东南穿越全镇;有库容20万m3以上的水库2座,10万m3以下的水库3座,山塘80处。三、森林资源 全镇总面积90687亩,有林地面积为76120亩,其中用材林12718亩,竹林61689亩,经济林1713亩,非林业用地中四旁占地441亩,林网占地8亩,活立木蓄积24790m3,毛竹蓄积量11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成84.4%。从总体上看,虽然资源相对比较单一,但生态功能还是比较完善的。四、生物资源

10、 百丈镇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植物400余种,重要有毛竹、早竹、水杉、银杏等;鸟类有60余种,常见的有杜鹃、画眉、喜鹊、猫头鹰等;哺乳动物约30余种,重要有黄鼬、野兔、穿山甲等;水生生物有鲢、鲤、鲫等,尚有数百种昆虫。五、矿藏资源 本镇矿藏资源相对贫乏,已探明并开发的矿产重要有2种,一种为莹石矿,重要分布在半村;另一种为花岗岩石料矿,重要分布在泗溪村,已有10余家公司从事石料加工,年产值3000余万元。六、旅游资源 1、独松关在百丈镇与安吉县交界处。关隘居两山相连处,设门两重,遇战事则关门紧闭,门间填石,关上守军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后两里许之独松村,与关隘有甬道相通,为守

11、关戌军驻地,单道狭路,地势险要。村关之间,溪流汩汩,四周山上,竹林如海,左右又有百丈关和幽岭关,合称“独松三关”,共踞竹海深处,景美地险,山陡竹密。 2、宝隆寺位百丈镇里半山,有五代梁乾化二年(92023)僧觉海创建,初名“宝隆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宝严院,后毁于兵乱。明洪武初重建,改名为釜托寺。屡毁屡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建,复名宝隆寺。大殿保存完好,高敞深广,用材讲究,雕刻精致。人们习惯称釜托寺。 3、十里竹海。百丈镇的绿竹漫山遍野,素有“竹海”之称。“春暖雨后笋满林,盛夏酷暑一片荫,秋日蝉噪林幽静,隆冬雪压竹更青”,四季皆景,特别是酷暑时,游人漫步于竹林中,如同进

12、入清凉世界。第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环境污染状况一、环境污染现状 1、废水 2023年全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582吨,所有为达标排放;全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3.6786万吨/年,虽然没有管网设立和污水解决中心,但都通过“三格池”无害化解决后排放,但长期以往对居住密集区的地下水会导致污染;2023年全镇的农药使用量为7.8吨,化肥施用量为300吨;在2023年年末,全镇生猪存栏数为450头肉鸭32023羽,羊74头,牛16头,全年畜禽粪尿产生总量有4232.46吨,畜禽粪尿污染物排放中的CODcr的产生量为126.1吨。 2、废气废气污染以燃煤型污染为主,全镇燃煤的公司仅2家

13、,年耗煤量为800吨。按每吨燃煤产生13500m3废气经验系数换算,全镇一年废气排放总量为1080万m3。 3、固体废弃物 2023年全镇工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0吨,综合运用量320吨,重要为燃煤产生的煤渣和竹屑;集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744.6吨,无害化解决率97%以上;禽畜粪便产生量为4232.46吨。二、环境质量状况百丈镇的地面水通过20个项目的监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地面水(GH21311999)类水水质标准;大气环境中各污染物的日平均值范围为:二氧化硫0.010mg/m3,总悬浮颗粒物0.149mg/m3,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H30951996)一级标准;环境噪声均低于GH309

14、693中居民、文教区规定标准,(昼)LAeq55dB(夜)LAeq=45dB。因此百丈镇环境质量符合建设生态村(镇)的基本标准中关于环境质量的规定。 第二节 生态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一、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 百丈是个山多地少的山镇,在农业生产上,从本镇实际出发,以农林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抓政策扶持,抓项目建设,抓市场开拓,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支持、扶持规模种植和养殖大户。现有白茶种植面积150亩,石竹园村已出现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芦笋种植面积30余亩,四季笋山600余亩。大力推动产业化经营,以竹制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家庭工厂已发展到255家。20

15、23年农业总产值达4500万元,村级可分派收入137万元。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全镇投入资金220万元,砌筑三面兴渠道6355米,修复山塘水库7座,皮山坞水库工程得到加固,河道砌石1288米,新建堰坝11座,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防卸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全镇的生态基础还相对薄弱,传统生产模式尚未完全突破;农产品缺少深度开发,品牌意识不强,缺少知名度等,都在不同限度阻碍和制约了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和进程。同时,相对于生态镇的建设标准而言,百丈镇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与控制,全镇现有秸秆产生总量为3268.1吨,还田运用率为85.7%,禽畜粪便直排现象严重,其解决率还不到10%,滥施化肥、农药现象仍较严重;全镇生态农业刚起步,镇内尚无无公害和绿化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因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将是百丈生态农业的建设重点。二、生态工业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