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34834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陈 寄(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江油 610000)摘 要:声乐是在人类历史文明中不断演变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其包括歌唱、表演以及二度创作等内容。其中歌唱能力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条件, 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歌唱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学校音乐教育和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幼儿;声乐;歌唱能力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自然表达,是使人们获得感情宣泄的手段。音乐可以界定为是以特定的声音组合来反映情绪情感和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门类,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声

2、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也就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的内容包括歌唱、表演和二度创作等内容。歌唱是声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儿童和幼儿在歌唱活动中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内在的思想,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能力感,通过一定形式的歌唱表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心理能力。由于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的不同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从出生到学前教育阶段结束,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正处生长发育敏感期的幼儿来说,多方位多层次的歌唱

3、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孙岩,小议音乐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2007年4月,第102页。1 幼儿03岁阶段歌唱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力和基本的表现能力。一般来说,一两个月大的婴儿其实已经能跟随音乐发出简单的音调,婴儿最早能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呀呀学语,模仿音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一岁大的婴儿便能模仿简单的乐音发出自己的声调。两岁时,多数婴儿便能唱出比较长的简单旋律的的歌曲。2岁以后,幼儿开始逐步完整地唱一些短小的歌曲或歌曲片段,但由于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十分有限,听辨和发出语音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发音错误的情况较普遍。到三岁的时候,幼儿会唱童谣和儿歌,开始能够区分高低音,快慢和

4、升降等。在03岁这一阶段,有音乐天赋的幼儿会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且极易被乐音吸引。针对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发育特点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一定要让幼儿多听,听一些节奏明快的儿歌或童谣,这样会进一步强化乐音对他们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对乐音、歌声的感知能力的发展。2岁以前的幼儿很少能完整地唱歌,所以就谈不到音域的问题。 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8页。2岁以后的儿童能唱出c1g1范围之内的音,2岁以后的幼儿所唱歌曲的音域逐渐较宽。旋律方面,3岁以前的儿童所唱的歌曲音准普遍较差,所唱旋律只是接近原来曲调的旋律,不会做到很准确。另外3岁以前;幼儿节奏能力较差,只是

5、具有了节奏的意识,而且大多数节奏也是与歌词中的类似童谣的节奏有关。这个阶段尽量让幼儿多听音乐,最好是古典音乐中的主题片段,让幼儿多哼唱童谣儿歌等。2 幼儿34岁歌唱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幼儿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等声音所吸引,也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一些动物的叫声等。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听音乐,特别是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有时也对电视里的歌唱表演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模仿学唱不少儿歌了,也能模仿影视节目里演员的演唱,在表情和声调上都能做到相像。对歌词的理解会很困难,有时只是把听到的词含糊地用一些相近的语音无意义唱出来。在这一年龄段也是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的重要发展时期,一

6、些由简单到稍复杂的节奏练习会对他们节奏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幼儿34岁时,歌唱中已能对节奏控制得比较好,对音的长短也能很好控制,对音高和强弱也能有一定的控制意识。音域可达到c1a1(即C调的16)。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因为34岁幼儿在歌唱的旋律方面还不是很精确,经常会出现走调、没调的情况。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够用较长的气息,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气息来换气,这时可能会中断句子或词义。这时,幼儿能基本上以集体一致,能在集体歌唱时跟着集体的歌声开始和结束。鼓励幼儿至少能完整地唱完一首童谣或儿歌,最好是能听着钢琴唱或别的乐器唱。3 幼儿45岁阶段歌唱能力的发展这一阶段中,随

7、着幼儿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对节奏、声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等的感知能力明显提高。这个阶段也是开发幼儿音乐智能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一阶段可以尝试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歌唱技巧、演唱和表演的基本方法。可让幼儿玩一些有关音乐的游戏。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放一些轻柔背景音乐,这不仅会让孩子玩得更专注,更有在不知不觉间优化孩子的节奏感。 也要让幼儿看一些水平较高的歌唱演出,让他们通过观看和欣赏水平较高的大小朋友的演出,下来可进行模仿联系,同时也对歌唱表演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这一阶段幼儿歌词的记忆和掌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歌唱时能够准确地把歌词唱出来,歌词错误不多。音域有了进一步扩展,可以达到c1b

8、1(即C调的17),但不同的儿童的差异性较大。旋律方面,45岁对旋律的感知以及音准的把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般旋律不是很复杂的歌曲都能唱好,两外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也能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切分音的节奏。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8页。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对前奏、间奏也已有所注意。歌唱的协调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在速度、力量方面与集体协调一致,在音色方面也能做到与集体协调一致,并能协调地进行分唱、齐唱等。对幼儿的呼吸

9、和音准要特别注意,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换气,能有强弱地演唱儿歌。4 幼儿56岁阶段歌唱能力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幼儿随着智力与语言的发展,能记忆比较完整和相对准确的歌词,对歌词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对歌词的发音、吐字等都表现得比较完善。56岁阶段,幼儿歌唱的音域可以达到c1c2(即C调的1i),个别儿童甚至更宽。由于学前幼儿的音域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集体音乐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帮助幼儿唱好c1c2这个音域范围内的音。在旋律方面,这个年龄段幼儿在音准方面发展非常快,他们不仅能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音高递进,而且对级进音、三级跳音或音域范围内的四五度跳音也不会感到很难。他们已经能够唱旋律和节

10、奏更为复杂的歌曲,能准确地表现2/4拍和4/4拍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带附点音和切分音节奏歌曲的演唱。能够按照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在集体歌唱时也能很好地把握节奏、音高、音色等。5 歌唱教学指导的建议唱歌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歌唱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音乐课堂缺乏音乐性,孩子们的歌声“虚、白、喊、压”,失去了歌唱的美感。其实,在对幼儿歌唱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最基本和基础的歌唱技能。首先是歌唱的姿势,应该教会幼儿保持身体和头部正直,两臂自然下垂,身体放松;口型保持

11、长圆形,唇部动作自然。其次,呼吸应是自然呼吸,均匀用气,在呼吸时一次吸入足够的气息并包吃住,然后再在歌唱时根据乐句和表情合理地用气。在吸气的时候不能抬头和耸肩,气息声不能太大,一般不再乐句的中间随便换气,必须按照一定的乐句规律来换气。另外,要从小培养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的习惯,也就是在讲话的基础上放松地唱出高低、长短不同的音。下巴放松,嘴巴自然张开,培养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不要大声喊叫,也不过分地克制音量。参考文献:1孙岩,小议音乐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2007年4月,第102页。2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2009年,第98页。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4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