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48347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出高分19 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出高分19语用默写诗歌语言文言断句图文转换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 “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地思考来却有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要“量身定做”,不要。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

2、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手忙脚乱千人一面蜂拥而上崭露头角B眼花缭乱千篇一律蜂拥而上崭露头角C眼花缭乱千篇一律一哄而上脱颖而出D手忙脚乱千人一面一哄而上脱颖而出解析: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

3、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

4、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可知应用“脱颖而出”。答案:C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

5、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解析:A 项, “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B 项,最后一个分句“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C 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末句同B 项末句一样,表意不通。答案: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

6、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解析:A 项,“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 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D 项,“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答案:B4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

7、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答:.答案:“莘莘学子”改为“学子”“高足”改为“弟子”“垂念”改为“感念”“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之力”“希望”改为“祝愿”二、名句名篇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桃花源记中,使用借代手法描写了武陵人所见的桃花源人的样貌的句子是:。能说明他们“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是:。(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3)杜鹃,啼声哀婉,往往能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琵琶行中的“”一句和蜀道难中的“

8、”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解析:易错字为“髫”“割”“啼”。答案:(1)黄发垂髫自云先世避秦时乱(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夜月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以“”写妇人送饭,再以“”写儿童送水,从侧面表现农忙的情形。(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古代的圣人尚且跟从老师学习,紧接着又以今之众人对比,“,”。(3)在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强大的秦国因为不得人心,所以陈涉起义,导致“”;项羽一把大火,导致“”。答案:(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函谷举可怜焦土三、诗歌鉴赏(语言)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祖

9、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答:.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四、文言断句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羊

10、玄保,泰山南城人也。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B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C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D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解析:“廉素寡欲”为并列短语,形容羊玄保的品质,中间不能断开。据

11、此可排除A、D两项。“授”为动词,“名郡”为名词,应作“授”的宾语,所以“授”后面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答案:C【参考译文】羊玄保,是泰山南城人。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为政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绩,而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家产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五、图文转换9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答:.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图表提供数据的对比(横比和纵比)或材料之间的关系,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准确连贯。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