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 (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48156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推理 (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判断推理 (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判断推理 (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判断推理 (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判断推理 (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判断推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推理 (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逻辑判断卷面提示(摘自2009国考试卷):四、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质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逻辑判断(或称演绎推理、逻辑推理),是判断推理中的测试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10道题(省、市10道或15道)。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是给出一段论述、或是给定一些条件,要求考生根据提问,在A、B、C、D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为答案。演绎推理蕴涵普通逻辑学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内容的测试中,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

2、视。当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可以做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会出错。原因是,不同的试题,都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核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有可能导出预测、联想或“我认为”的思路,而失去正确解答的机会。为便于考生掌握考点,有效管理和调用相关常识、方法和技巧,本书根据试题常见考点,提供十二种好理解、易操作的快读、快解方法,以求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这些快读、快解方法,都是针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点和题型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巧,在应试中十分重要。当然,在了解必要的逻辑常识后,这些方法的应用就更为灵活。快读快解十二招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3、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阅读要分清论据和论点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以偏盖全”错部分不推“全”具体有疑问概括选宏观概念有内涵当心被偷换强弱相比较选“最”才保险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分析数据比谨防基数变第一篇逻辑判断 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一、条件能确定 相关做推演逻辑判断试题中,当题干给出某个确定的条件时,要把这个既定条件做为解题的开端,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切入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再推,条理清晰、丝丝入扣,直到完成求解。这样的方法称作“关联推演法”。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

4、人是翻译。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否定的条件未确定)需特别指出的是:1.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如:甲不是女的。可知甲是男的。2.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可推知丙是法官。请看试题:例1.飞机上有甲、乙、丙三位乘客,分别来自杭州、深圳和珠海三个城市之中的一个,他们各自去青岛、威海或蓬莱阁三个旅游景点之一。已知: 甲不来自珠海。 甲不去蓬莱阁。 丙不来自杭州。 去蓬莱阁的来自杭州。

5、 去青岛的不来自深圳。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A. 甲来自深圳,去青岛B. 乙来自杭州,去蓬莱阁C. 丙来自珠海,去威海D. 乙来自珠海,去青岛【解析】(1)题干5个条件中“去蓬莱阁的来自杭州”是既定的条件,从这个条件入手,找与“蓬莱阁”和“杭州”相关的条件推演。相关条件有:甲不去蓬莱阁;丙不来自杭州丙不去蓬莱阁。可推知:乙去蓬莱阁。(2)再找到与蓬莱阁相关的条件:去蓬莱阁的来自杭州,可知乙来自杭州。答案为B。【提示】从既定条件入手,找相关条件推演。每推演出一个确定的结论,都要搜索选项对照,力争尽早完成解答。应试实战中,只要依据某一步得出的结论能断定选项,即停止推演,不提倡尽善尽美地把所有结

6、论都推演出来。如:甲与丙的身份和去向都不必完全推出。例2.(国考2009-97)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A. 甲不是湖北人B. 河南人比甲年龄小C. 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D. 湖北人年龄最小【解析】(1)先根据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河南人”。再从这个确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2)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

7、龄最小。如图:湖北人丙乙右侧为年龄大者(甲)(河南人)(山东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答案为D。例3.华仔、荣光和陈龙分别饰演或者甲、或者乙、或者丙三个角色: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饰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但在生活中没有。由此可见()。A. 华仔饰演丙 B. 荣光饰演丙C. 陈龙饰演丙 D. 华仔饰演乙【解析】(1)题中能确定的条件是: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生活中没有;(2)与“沉稳” 和“生活恋人”相关的条件是: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可推知:舰长是华仔。(3)再根

8、据: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可推知甲和乙都不是舰长,而丙是舰长。答案为A。【提示】题中“谁是甲”、“谁是乙”就无需再推断了。例4.(江苏2007B类-106)张、王、赵三人在一个部门工作,其中一人是局长、一人是书记,还有一人是工程师。已知:王、赵的个头比工程师高,书记的个头比王矮,张和书记不一样高。由此可见()。A. 张是局长,王是工程师,赵是书记B. 张是工程师,王是局长,赵是书记C. 张是局长,王是书记,赵是工程师D. 张是书记,王是局长,赵是工程师【解析】(1)从确定条件“王、赵的个头比工程师高”,推出工程师是张。(2)对照选项,只有B正确。答案为B。例5.三个歌唱家李溟、刘英

9、、白兰出生于辽宁、山东和河北省,三人中有一个是美声唱法,一个是民族唱法,一个是通俗唱法。我们只知道:刘英不生于河北。 李溟不是民族唱法。 刘英不是通俗唱法。生于山东的不是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的生于辽宁。由此可知三人的唱法分别是()。A. 李溟是美声,刘英是民族,白兰是通俗 B. 李溟是通俗,刘英是美声,白兰是民族C. 李溟是美声,刘英是民族,白兰是通俗 D. 李溟是通俗,刘英是民族,白兰是美声【解析】(1)确定的条件是“通俗唱法的生于辽宁”,寻找相关的是条件,推出:刘英 = -辽宁(负号表示“否定”,读“非”)。(2)接续与“刘英”相关的是条件。根据条件“刘英 = -河北”和以上推出的“刘英

10、= -辽宁”,即推出:刘英 = 山东。(3)再找到与山东相关的条件。根据“山东=-民族”,推出:刘英 = -民族且-通俗 = 美声,即:刘英是美声。(4)对照选项,只有B符合。答案为B。【提示】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稍后介绍的概念关系推理、充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小结】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二、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丙说:乙不会游泳;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

11、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细数历年真题,“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在

12、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反之亦然。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根据: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

13、例题。下面我们介绍考试中出现的真题。例1.(北京应届2009-37)关于某公司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如下三个描述:“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其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根据题干,仍不能确定下面哪个选项的真假?()A. 文茜女士未恪尽职守B.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C. 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D.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解析】(1)根据题干条件“其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利用“找矛盾”解析,只有一“真”必在矛盾中。(2)“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与“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唯一的“真”就在其中,所以,剩余的“文茜女士

14、恪尽职守”必然是假的。(3)接续推出“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必然假,因为“文茜女士不恪尽职守”。唯一真的是“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4)于是可知:A真,C真,D假。而B真假不能确定。答案选B。同样思路,请看广东试题:例2.(广东2008-76)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

15、,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1)题中乙和丁所说矛盾,四人唯一的真话在两者中,其余二人的话都假。(2)从甲的假话“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即可推出:钱是甲捐的。答案为A。在增加难度的“矛盾”试题中,往往出现“两真、两假”的条件,这就不仅要利用矛盾,还要结合假设才能快速解答。如:例3.四名单人划艇运动员猜测他们是否都能顺利进入决赛:约翰:对手再强也存在体力分配失误的情况,咱们最少有一个人能闯入决赛;琼斯:对手的实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都没可能进入决赛;海威:我在年轻人里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冲进决赛;罗伯特:约翰和海威都年轻有实力,最少有一个能进入决赛。比赛结束了,他们有两人猜错,可推出()。A. 琼斯猜对,没人进决赛 B. 罗伯特猜对,约翰进决赛C. 约翰猜对,罗伯特进决赛 D. 海威猜对,海威进决赛【解析】(1)四人中两人猜对、两人猜错(2)琼斯和约翰的猜测有矛盾。琼斯:四人都不能进决赛 约翰:我们有人进决赛(至少一人)琼斯和约翰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