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480195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分钟3分钟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提纲推进要点和用法。浙江卷不仅直接命题考查,也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V、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文言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总要的考

2、点,考试说明规定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浙江省近几年文言虚词考查了以下几个:2012年2017年是是“以”“而”“其”“所”;2013年是“且”“也”“则”“之”;2014年是“而”“者”、2015年是“也”“则”“而”“之”;2016年是“与”“若”“所”“而”“以”“之”“其”“而”。2018年是“之”“其”“于”“所”。其中“而”、“之”“以”“则”“也”“所”“其”出现了两次及以上,考查频率高。考点的命题形式是四组八句,每组两两比较文言虚词用法的异同,其中一句为给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一句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中的句子。这种形式既考查学生的能力,又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有利于引导

3、学生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少到课外搞题海战术。【问题】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畏难心理,对文言虚词畏惧它的一词多义、虚虚实实、古今有变,花费较多时间复习,收效却不明显,对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信心明显不足。【备考思路】调整学生心态,调动欲望和兴趣。备考文言虚词,不但为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而且同时在拿取与虚词有关的断句、翻译、特殊句式、筛选文中信息等好几个考点的分。确立文言虚词复习的目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所有考点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文言文“读懂”能力和翻译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师生备考18个虚词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读懂能力。制定策略:聚焦虚词,多角度梳理,反复巩固,适当拓展

4、。【指导原则】1.立足教材。2.用好全品与自编练习。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4.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突破策略】虚词聚焦。学生想办法记住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贝V、者、之)。常用文言虚词有三四十个,高考重点考查其中的18个,熟记住它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就能形成条件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18个上面,使阅读形成有重点的阅读。一. 多角度梳理。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必须对它们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烂熟于心,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快速而准确地加以辨别。对18个虚词多角度梳理,可以有效地全面复习和巩固。而且每个角度都抓重点、抓生疏、抓疑难

5、、抓特殊的用法,逐步减少复习量,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1.词的角度。(1)学生整理完善备考指南系统用书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表,用自己熟悉的短而易记的课文例子替换表中陌生的例子或较长的例子。为表中只提到的词义没有例子的虚词找课文例子。(2) 抓重点。纵观近三年的高考,18个虚词基本都考查过,相对集中在“之、其、以、于、为、而、因、乃”八个,这些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3) 学生整理出每个虚词中自己最难掌握的词义和用法,理解并熟记相关的例句。归结起来,难点如下:【之:作代词,译“自己”“我们”“这”“这些”。作助词,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志,定语后置的标志,补语的标志。【其:作代词,译“

6、我的”、“我(自己)“你的”、“你”、“其中的”。作副词、连词丿用法。【以:作介词,译“凭??身份”,“由于”、“按照”;作连词,相当于“而”或译“地”、为”;作副词,通“已”,译。已经”【而:作连词,表假设、表因果、表修饰。【于:作介词,译“在??方面”、“由于”。【因:作介词,译“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通过”词,译“才”、“这才”“就”、“却”、“竟(然)”“反而”。【为:作“介词”译“对”,“向”、“当”、“等到”。【焉: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作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则:作连词,表假设,译表已然或发现,译为“已经”作助词,所字结

7、构的翻译。固定词语“所以”“假使”、“如果”、“原来”。;表转折译“虽然”、“但是”、“却”。作副【所:的翻译。【者:译“呢”【与:作助词,译为“?的样子”或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作疑问语标斤有“因。【乃:作副。词,词,作介词,译“比,和?比较”。【乎:做副词,【若:作介词,相当于“于”译“将要”。作代词,译“这样”;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地”“如此”。【且:除了八个重点虚词外,练,反复巩固。2:词性角度。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将“焉、贝V、所”这三个也是学生难把握的,必须重点训18个虚词按词性分类并附上例句,全班汇总。抓出重、介词点要掌握的词类和难于掌握的词类,强化复习。历年高

8、考文言虚词多考副词和连词,这就是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从这个角度认识巩固18虚词,增强各类副词:何、乃、其、且、因(5个)介词:乎、为、以、因、于、与(6个)连词:而、其、且、若、以、与、贝卩(7个)而(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表修饰)其(表选择、表假设)且(表并列、表递进、表让步)若(表假设、表选择)以(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与(表并列)则(表承接、表条件、表假设、表并列、表转折让步、表选择)代词:而、何、乃、其、若、焉、之(7个)助词:何、乎、其、所、为、焉、也、以、者、之(10个)其他:(1)词尾:乎、焉(2个)(2)兼词:焉(3

9、)通假:而、何、以、与、贝卩(5个).固定结构角度。18个虚词构成的固定结构词语很值得重视。从06年、07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固定结构在翻译题中比较“受宠”,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复习角度。对归纳出来的固定结构及例子,学生要反复读,熟记例子,尤其要注意像“如??何”这种两字远距离粘连的结构。【而】:而已、而后、而况、既而【何】:何如、奈何、若何、女口??何、若??何、奈??何、何以、无何、何乃【乃】:无乃??乎(与)、乃尔【其】:其??乎(与)、其?乎?其?乎?、何其【且】:犹且、且夫【若】:若夫、若何【所】:为??所、所以、之所以、所谓、所在有所无所【也】:?之谓也、也哉【以】:以为、以是、是以、

10、有以、无以、何以【于】:于是、见?于【与】:孰与、与??孰、孰若、与其??孰若【为】:何??为、何以?为、奚?为、奚以?为【则】:然则:【乎】:不亦?乎、庸?乎、得无??乎(与).文言特殊句式角度“者、也、乃、为、贝构成六种判断句,“为、所、于”四种被动句,疑问代词“何”一般构成宾语前置,“之”构成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对归纳出的文言特殊句式,学生也要反复读,熟记例子。二. .反复巩固。冋顾近年文言文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中都有这两点重要的实词虚词积累不够,不能透彻理解文章。所以18年文言实词虚词备考必须通过反复巩固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专题复习时间外,必须纳入常规训练中。方式可以是“一词加

11、二译”,还可以是“一类词性加二译”。如:一.写出加点词(副词)的意义和用法。1. 度我土军中,厶乃入。(才、这才,副词)2.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反而,副词)3.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将要,副词)4.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副词)5.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副词,加强揣测语气。)四.适度拓展。1. 找18个虚词中的实词。全品中的虚词表没有归纳出它们充当实词时的意义。我利用这点,安排作业,让学生整理出来。归纳起来有8个是有实词意义的。它们是“若、所、为、以、因、与、之、贝。2. 复习虚词“是”“相”“见”。这三个也是常见常考得虚

12、词。3. 复习兼词“诸”“盍”“耳”。翻译题中比较常见。4. 课外文段训练。结语: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是能力,对于D组生源的学校,根本还是打基础的问题。机械记忆18个虚词的用法不足取。要全面熟透18虚词,最要紧是与例句结合理解和记忆。学生对自己归纳的每个例句会译,在此基础上记忆虚词的用法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备考。看着虚词的每个用法说出或写出个例句,也是种很好的巩固方法。高考的文言文都不可避免地出现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甚至在翻译题中出现,所以我们备考文言虚词还要适当扩大范围。如果在18虚词复习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拓展到其他虚词就较为轻松了。同时文言文特殊句式、断句、翻译等后面的考点的备考就省力多了。环节推进要点理解一一积累一一结合语境练习一一反馈纠错一一强化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