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347256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5 刻舟求剑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 5 凤尾龙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五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4 分)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是吾剑之所从坠() 2翻译句子( 4分)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是 (),最后一句是()(2 分)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4 分) 5.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3 分) 涉:渡。 遽(j )立

2、即,匆忙。 契(q):用刀刻。买椟还珠 _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_画蛇添足文言文译文 1.自相矛盾 译文:在很久以前, 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 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 话后,这个人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道理: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 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 住驳同。2.郑人买履: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 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 寸,然后把

3、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 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 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 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3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 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

4、 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 用桂椒熏染它, 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 用美玉装饰它, 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 ,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 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4.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 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多人

5、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有一个人的蛇最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 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 ?于是,就喝那壶酒。 那个画蛇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 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 得不偿 失,弄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 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 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

6、蔽,而招致失败。 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文言文译文 1.自相矛盾 译文:在很久以前, 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 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是最锋利的, 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 话后,这个人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道理: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 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 住驳同。2. 郑人买履: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 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 寸,然后把它搁

7、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 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 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 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3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 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

8、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 用桂椒熏染它, 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 用美玉装饰它, 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 ,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4.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 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多人喝这

9、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有一个人的蛇最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 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 ?于是,就喝那壶酒。那个画蛇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 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 得不偿 失,弄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 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 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

10、招致失败。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导年级: 五年级 课题 科目:语文 刻舟求剑 学案)节 )节 主备人课时 共( 1 安排 第( 11、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 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学习目标 教法学 法构想 课前准备 2、读通寓言,掌握学习方法, 理解寓意。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课前预习 导学过程 活动板块 学 生活动 教师活动导入设计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 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 学 生 简 单 了 解 文 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言文的特点。我国古代有许多寓 自读刻舟求剑 言,你听过或读过哪 些寓 言?今天老师和 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 寓言。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 后注释,

11、揣摩句子意 思。练习把语句读通 顺、读流畅,整体了 解寓言大意,试着说 一说。 评议:讲得是否语句 通顺连贯,情节是否 生动,故事有没有讲 清 楚。1、同桌合作练习说句 意,提出不好理解或 说不通顺的词句。2把句子意思连起 来,练习讲寓言故事。预习学习流程 预习提纲想想故事主要讲 了什么事新授展示、互动合作学习探究、提升学生理解:遽契其1、师生共同解决重点 舟;舟已行矣,而 字句。剑不行;不亦惑乎 2、多种形式有感情地 朗读全文。文章通过刻舟求剑 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 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 1、 内容小结。2 、归纳学习方法 提出以后学习的 希望。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 果。 讽刺

12、了那些办事 愚蠢、不知道事物会 变化的人。 练习熟读,分角色朗 读,体会寓言的意境。归纳、反思复习 1 同桌互相提问 讲清句子的意思。2 涉江的人可笑 在哪里?帮那个 人总结一下教训。3现实生活中有 没有这样的事情, 举例说一说。 掉刻求达标测评教师评价板书设计刻舟求剑不亦惑乎? 愚蠢、 不知变化二次备 课札记应收册数作业日志批改情况改进措施实 收册数课后反思语文课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的寓意和原文阅读语文课 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的寓意和原文阅读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uqi其舟,曰:是吾(WU) 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 1 )而剑不行,

1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原文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 (这个楚国人 )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 吗?词语注释 1、涉:过,渡。2、者: , 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j C立即,匆忙。4、契(q ):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2、行: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4、。13、之:指剑。14、坠:落。15、求:寻找。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7.舟止,止:停止成语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 ,拘泥成法 ,固执不知变通 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 ,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 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 事物 ,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 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 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 ,比喻事物已发生变化而仍静止 地看待问题.是吕氏春秋 察今吕不韦记述的

15、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 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 ,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 ,曰:这是我的剑 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 ,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 ,遍寻不获 .该寓言 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 ,若不知改革 ,就无法治国 ,后指不会灵活变 通之意.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赏析: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 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 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 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 ?我 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 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 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 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粤教版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