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47064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书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 学到很多新理念、 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语文教学方法论。一、整体与部分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

2、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 。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

3、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二、分析和综合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

4、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 从运用的角度讲, 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 作文,学习遣词造句, 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

5、。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 这是其优点。 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 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 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 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 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

6、树木。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三、内容和形式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 。为什么要 “淡化形式” 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 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

7、”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 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 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 ,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 。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

8、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 ,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 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

9、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 要指导学生 “感受” 作品中的优美语言, “揣摩” 文章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 、去“揣摩” 、去“体会” 、去“领悟” ,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四、理解和感悟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

10、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 “凡是你未理解的, 均不属于你所有。 ”学习任何知识, 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

11、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 (1) 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 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 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

12、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篇二:关于假期教师读书笔记的总结红根小学假期教师读书活动总结假期生活已经结束,老师们除了完成假期的学习任务外,都在积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并且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了关于做最好的老师和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二书的阅读。现将教师们假期读书活动做一个总结:一、明确目标,积极宣传发动,营造读书氛围。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3、宣传“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目的、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学校召开教师会议,商讨制定活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在制定科学完善的读书活动方案后,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行充分的研讨。学校以武汉名师丛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二、制定措施,保障活动开展,建立学习体系。为了保障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可持续性延伸发展,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

14、动持续有效地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建立学校、教导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导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三、认真组织,开展多样活动,促进整体提高。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四、结合实际,联系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为了真正体现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校将教师读书活动与创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活动紧密结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读书的益处,真切感受教育的激情,汲取成长的力量,提高教学教育的艺术水平,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