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346294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70 学时)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编写人:何树兴编写日期:2014年 9月 30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地质的知识,是地质学的入门和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兼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课堂讲授、实践技能和理论思维能力综合训练;兼顾继承、更新地学知识与学科交叉、学科渗透。突出地质作用基本原理、过程、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地球、岩石圈、地壳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地质现象、地质作用产物及有关的概念和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二、课程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地质

2、科学的轮廓;2、了解地质学思维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3、掌握地球和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原理以及地球演化发展历史。三、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直播课堂和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 各教学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助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习。( 2)面授助学面授助学要服从于教学大纲、文字教材、音像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尽可能通过幻灯片及电视录

3、像片,以及标本、模型及实物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复习思考题及作业, 熟悉计算方法,达到基教材各章最后均附有思考题, 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这些思考题, 达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目的。( 5)考试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1、教学要求( 1)熟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地质学一般研究方法,掌握地质

4、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 2)初步了解学习地质学应注意的问题,地质学的研究意义。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二节 地质学的任务第三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和演化。第四节 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特点、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 - 秦岭高压 - 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重点知识: 地质学的内容及分科。第2章矿物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掌握 克拉克值概念( 2)熟悉矿物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5、 3)认识常见矿物,并了解其用途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定义、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第二节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第三节常见矿物矿物的分类、常见矿物第四节矿物的用途工业矿物原料、矿物材料重点知识:( 1)教学重点: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鉴别。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教学要求( 1)了解岩浆的概念、掌握喷出岩浆的类型( 2)知道侵入作用及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3)了解火成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了解火成岩分类及成因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岩浆的概念、 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火山喷发的间歇性、典型火山喷发实例、火山喷发

6、对气候的影响、世界火山的分布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侵入作用概述、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主要类型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的构造第四节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火成岩分类、熔岩、深成侵入岩与浅成岩的主要辨别标志、火成岩的野外识别第五节 火成岩的成因地球的内热、地热的成因、岩浆的形成、火成岩多样化的原因教学重点: 喷出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产状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教学要求( 1)了解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了解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 2)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常见的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引起外力

7、地质作用的能源、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中的矿物、沉积岩的结构、沉积构造第三节 常见的沉积岩沉积岩的类型、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教学重点: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教学要求( 1)熟悉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变质作用方式和原理。( 2)初步了解变质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变质作用概述变质作用概念、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物质成分的变化、变质岩中的矿物、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

8、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第四节 岩石的演变教学重点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原理、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主要类型第六章地质年代1、教学要求( 1)熟悉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地质年代方法;掌握地质年代表;( 2)初步了解各个地质时期。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第三节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地质年代名称的来源与含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第四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生物大爆发、生物大灭绝教学重点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

9、求(1)熟悉地震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地震造成的灾害;掌握地质的成因类型、地震的演化过程。( 2)初步了解地震的地理分布。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概况、地震类型、地震序列、国内外强烈地震的实例第二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地震波、地震仪第三节地震的强度地震的震级、地震的烈度第四节地震的分布全球地震带分布、我国地震带分布第五节地震预报与预防地震预报、地震预防第六节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 PREM)、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均衡原理教学重点 :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分类;震源、震中、震级和烈度概念;世界主要的地震带。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1、教学

10、要求(1)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熟悉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熟练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的概念、要素、类型、特性。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岩石的空间位置、褶皱、断裂、节理、断层相关褶皱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第四节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太古宙构造期、 元古宙构造期、 新元古代晚期 - 志留纪构造期、 晚古生代构造期、早中生代构造期、燕山构造期、喜马拉雅构造期教学重点: 岩层产状,沉积地层的接触关系,褶皱,断层第九章板块构造1、教学要求( 1)掌握岩石圈

11、板块的划分和分界线的类型;掌握威尔逊旋回的划分阶段( 2)了解海底扩张的证据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大陆漂移第二节海底扩张海底地质考察、 海底扩张的论证、 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第三节 板块构造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划分的依据、 全球板块的划分、 两种大陆边缘、 海洋的开闭旋回(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体的概念、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大陆动力学教学重点: 板块边界类型;两种大陆边缘的区别;威尔逊旋回各阶段的划分第十章风化作用1、教学要求( 1)熟悉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动力类型。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及风化壳概念;( 2)初步了解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

1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第二节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气候、地形、岩石的特征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土壤、风化地貌教学重点:( 1)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 2)风化壳概念及类型。( 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1、教学要求( 1)熟悉地面流水类型。掌握河流地质作用;( 2)初步了解河流冲积物及其类型特征。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河流概述地表水流、河谷的横剖面、河流的纵剖面、流域盆地、影响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因素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的方式、侵蚀的方向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物质搬

13、运的方式、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第四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发生的原因、冲积物、冲积物的地貌类型第五节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深切河曲、河流阶地、阶地类型第六节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第七节准平原教学重点 :( 1)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 2)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3)河流沉积的类型( 4)河流阶地的类型及特征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教学要求( 1)熟悉冰川地质作用。掌握冰川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 2)初步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冰川的形成、冰川的运动第二节冰川的类型大陆冰川、山岳冰川第三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冰蚀地貌第四节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与冰碛物、冰碛地貌第五节 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冰水扇、纹泥、蛇形丘第六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冰川作用、冰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