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46243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讲座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姓 名:刘 英挂职单位:师宗县幼儿园原 单位:师宗县雄壁镇中心完小讲座时间:6月日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形式、措施等多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别。因而使得大班幼儿在过渡到小学时缺少大量的经验准备。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她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孩子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浮现了较大的困难,如:认知爱好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削弱等,因此,针对目前教育、教学上的种种现象,就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分析,协助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理解幼小衔接一、幼小衔接的重要目的1、是让幼儿非常自然

2、、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2、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理解,做出更为对的的评价。3、理解中文的基本构成,感悟学习中文的某些规律和措施。4、根据不同的事物和场景拟定对的的观测顺序,并可以进行有条理的、完整的表述。5、具有规范意识,适应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小学的课堂构造。6、让孩子快乐、自信地迎接小学的学习生活。二、幼小衔接的误区1、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储藏,不知学前教育应当学些什么,而幼儿园一味地迎合家长,将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学完了,但规定不正规,孩子一知半解,到小学再学这些内容,有的孩子会,有的孩子不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半会不会的孩子不再乐意用心听讲,这些孩子

3、往往养成不听课的坏习惯。 2、教师觉得幼儿园学前专家的知识不完整,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变化授课进度方式,导致不必要的挥霍。三、“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运动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的问题,并进行某些有关前阅读、前书写的简朴练习。这些习惯的培养始终以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大班阶段,通过某些具体的措施给以强化教育也是根据幼儿的年增长提出了某些更高的规定。同步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平常教育活动中,按照“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培养内容为方向,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1、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1)合适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大班一种活

4、动的时间规定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小学上学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规定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诸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状况得到缓和,我们应当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合适延长,在离园前的一种月里,将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孩子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2)看书、写字姿势对的的好习惯。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如何对的看书(看书的姿势及用眼问题)、对的握笔的措施、写字的姿势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5、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开展活动让幼儿理解遵守作息时间的意义,并逐渐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为能遵守小学作息时间奠定基本。(2)培养幼儿养成早起的习惯。班级以不同的形式和措施,鼓励幼儿早起,同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简介有关班级内幼小衔接的工作,并请家长配合,让孩子顺利地过渡到小学。(3)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师提供幼儿机会,让幼儿开展自我服务和她人服务性的活动,如脱下的衣服自己折好、请值日生收拾图书和玩具、用餐后擦桌子、作业前分发铅笔橡皮练习本、作业后收练习本等。规定家长也在家庭中提供相

6、应的机会,增长幼儿的生活能力。3、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为幼儿安排丰富的晨间活动和户外活动内容,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增强幼儿体质,鼓励幼儿不随便请假,提高班级出勤率。四、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1.教学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融合性 在教学措施的运用上,幼小教师有某些共同点:在常用的措施中,幼儿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小学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哪些措施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幼儿教师依次选择了游戏法、发现法、多媒体教学等。小学教师依次选择了游戏法、多媒体教学、发现法等。可见,幼小教师都能结合小朋友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选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措施。9.5%的小学教师和7.4的幼儿教师表达

7、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措施常常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方面存在结识与实践上的偏差 对于如何设计教育内容,幼儿教师觉得要考虑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8.2)、幼儿的爱好(.2%)、纲要规定(72.3)、幼儿家长的需要(2)、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26%)。小学教师觉得要考虑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871%)、学生的爱好(9%)、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597)、幼儿园的学习内容(.5%)。可见,幼小教师在设计教育内容时能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充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但是,幼小教师对彼此的教育内容缺少进一步理解,在具体设计教育内容时,能

8、考虑对方学科内容的幼小教师都占少数(幼儿教师占,小学教师占74%)。在教育环境方面,多数幼小教师觉得两个教育阶段的环境有区别,在教室环境创设方面要合适考虑对方的环境特点,这阐明幼小教师承认幼小教育环境的区别,也乐旨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两种教育环境。但是,对彼此环境的具体差别体现仅有46.1%的幼儿教师和32.2的小学教师表达较理解对方的学习环境,如何融合两种环境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带来了现实中环境创设的困难。 3.教学时间与教育评价方面缺少连贯性 教师对小学一年级教学时间的理解状况是:非常理解的占62%,较理解的占43.1%,一般的占36.9%,较不理解的占23,非常不理解的占.5。小学教师对幼儿园

9、大班教学时间的理解状况为:非常理解的占1%,较理解的占177%,一般的占19.4%,较不理解的占387,非常不理解的占22.6。可见,幼儿教师相对比较理解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时间,也能根据小学低年级教学时间的安排合适延长教学时间(5),而多数小学教师往往忽视了刚入小学的幼儿对较长教学时间的不适应感,因此带来了幼儿在小学课堂上浮现的种种问题,诸如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档。对于对方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多数幼小教师表达一知半解。在评价措施上,幼儿教师常采用平常观测、作品展示、谈话、成长记录袋、幼儿互评等。小学教师常选择观测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调查法等。在评价倾向上,幼儿教师更看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小学教师

10、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不难看出,幼小教师在教育评价措施的运用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评价多元化的理念。但是,如何更好地将多种评价措施融合在幼小两个阶段以体现评价的连贯性是目前幼小教师面临的新问题。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多数幼小教师除了具有必要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外,还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改革的有关知识,体现了教师专业知识构造的优化。并且绝大多数幼小教师觉得有必要理解对方有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但实际状况是,幼小教师对对方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改革趋势以及教育科研知识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一半左右的幼小教师对对方培养目的缺少透彻理解,这势必会浮现幼小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在教育

11、能力方面,幼儿教师体现较突出的能力依次为体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反思能力,小学教师体现较突出的能力依次是体现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而两者在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上的体现一般。 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缺少有效性 为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幼儿教师重要开展了如下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83.1%)、带幼儿到小学参观(1)、积极向幼儿简介小学状况(72.)、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569%)、到小学观摩听课(43%)、参与幼小衔接交流会(41、)、请小学一年级学生到幼儿园交流(%)、其她(6.2)如模拟作业等)。小学教师也做了不少工作: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12、50%)、与幼儿教师交流沟通(37)、到幼儿园观摩听课(242%)、参与幼小衔接交流会(17%)、带学生到幼儿园交流小学的学习与生活(1.3)。由此可见,幼小教师能运用学校、家长等多种资源来增进幼小衔接。五、幼小衔接的方略1、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爱好、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对的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的。从小班就开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测能力、体现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对不

13、同内容的接触,增长感性结识,从而体现美、发明美、展示美。在教育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并倡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敢于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鼓励幼儿形成力求上游的竞争意识。同步,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忍让、合伙能力等,做一种社会的人。、到了大班幼小则应一体化 一方面,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积极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简介幼儿园的教育措施,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理解小学生一般状况,让幼儿参与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

14、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爱好,激发她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另一方面,调节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为幼儿适应小学作息制度,幼儿园大班作息制度应合适更改,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学时间,增长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等。 再次,加强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常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在各项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词汇,如在学习单词的基本上,让幼儿用一种单词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从而提高幼儿造句能力,然后让幼儿把多单词用完整的句子编成一种情节或一种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读的能力,并且还培养了幼儿想象力。在幼教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写的能力,如让大班幼儿写某些有关联的词语或独体字,如爸爸,妈妈,幼儿自己的姓名,住址等,这样可以训练幼儿写的能力。同步,可让幼儿多参与民间游戏“跳房子”,充足理解田字格的构造,为前书写做好充足准备。最后,在一日活动中要故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其参与活动具有积极性和坚持性,可以独立、认真、细致完毕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解决能力,培养幼儿的入学积极态度,使幼儿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可故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如何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可以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