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343756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情绪饱满、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尝试背唱。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学生不易改正和掌握之处,应重复正确练习3-4遍才能达到纠错效果。6堂小结1今天我们试着用京腔京韵的感觉演唱了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相信同学们从中也领会到了,歌曲所表现的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说唱艺术饱含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智慧之结晶。大家还记得在本的开始老师介绍我国说唱艺术有多少种?大致分为几大类呢?2同学们从音调、旋律走向、节奏、语言等方面,再讨论并总结一下京韵大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好的,在下节上,我们要请同学们欣赏另外三种类型的说唱音乐,请

2、大家回去分成3个小组,结合表格内容先做一个自主的欣赏,我们下节一起来欣赏并讨论完成此表格。第二节教学目标感受和领会三首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说唱音乐的区别。2通过赏析四种说唱音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认识不同类别的说唱艺术。2让学生清晰地听出每个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教学难点: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各种不同的说唱音乐。2通过本单元两节的学习,总结归纳我国说唱音乐的特点。教材分析单弦牌子曲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

3、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卷三中之酒鬼。单弦的演出形式最初是一人手持八角鼓击节,一人以三弦伴奏演唱,时称双头人。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有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自编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贴出的海报上写着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自此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种传开。风雨归舟单弦牌子曲的

4、一个传统小段,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风雨中渔舟飘摇以及风消云散渔舟归来的情景。唱词典雅生动,押言前辙,一韵到底,流利酣畅。唱腔运用岔曲曲牌。岔曲的词曲结构为六、八句,六指的是旋律可分为六个乐句,八指的是八句唱词,也就是在六句旋律中排列着八句唱词。风雨归舟在唱腔之前有一个篇幅较长12小节的前奏:尤其是第1、2小节和第11、12小节是岔曲乃至单弦牌子曲经常运用的过门音调,在唱腔的间歇处反复出现,甚至可以看成是曲牌或者曲种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唱腔的第一、二句节奏较为徐缓,稍自由,具有吟诵性特点,表现了一种怡然自得的情绪。尤其在享清闲抚琴饮酒处,更显得飘逸悠闲、自得其乐。唱腔从第三乐句的后半部分进入到

5、对风雨情景的描述,经过第四乐句的过渡,进入第五乐句时,唱词采用钳字、加垛等手法进行了句式扩充,其中多处状声词的运用更增加了情景描述的生动性。唱腔善于根据唱词声调的起伏,抓住唱词中所描述的状态,使音乐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唱腔的第六乐句天晴雨过风消云散的描述,为了更充分地表达感情,唱词也同样采用了钳子、加垛等扩充句式的手法,对结构篇幅进行了扩展,用一字一音的叙述性旋律对情景事物进行了生动地描述、铺垫。最后在长街换酒钱时,以较为舒缓流畅的旋律来结束全曲。2XX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XX清音。它用XX方言演唱,流行于以XX为中

6、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XX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XX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多支曲牌。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欣赏XX清音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清音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弹音。女演员用清脆明亮的嗓音和灵巧的舌头,发出类似西洋歌剧唱腔一样的美妙声音。因此,XX清音又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布谷鸟咕咕叫是一首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清音曲目。唱词以布谷

7、鸟的叫声来比喻春耕大忙的开始,描绘了一幅农村建设欣欣向荣的图画,表达了新时代农民愉快劳动的欢欣喜悦的感情。曲调采用传统曲牌鲜花调改编而成,鲜花调与XX民歌茉莉花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结构较为均衡,以一个基本曲调多次反复来演唱多段唱词。全曲由四个段落构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是节奏明快,全曲以十六分音符贯穿,多一字一音,具有轻快跳跃的情绪特点;二是旋律优美、活泼,突出高音d与中音i的六度跳进,与节奏明快相结合更显流畅轻快;三是旋律音调与XX方言声调紧密吻合,使曲调既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又充分展现了XX方言的音乐美,其中如布谷鸟儿咕咕叫姐姐妹妹多活跃哇呵荞子脸红抿嘴笑一看就双脚跳呵嗬一声喊糟糕等处,都

8、充分显现了方言美与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相统一的特点。3XX评弹XX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XX及江、浙、沪一带,用XX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

9、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XX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评弹开篇。唱词是毛泽东于197年所写的追念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的旧体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由赵开生用评弹曲调编曲。唱词融合了蒋调、陈调的传统唱腔旋律,并吸收戏曲的板腔变化手法而构成。我失骄杨君失柳节奏自由,带有吟诵特点的旋律。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大幅度跳动的旋律进行,情绪激动。问讯吴刚何

10、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以问答形式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胜利的充分信念。寂寞嫦娥舒广袖舒展悠扬的慢板旋律。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放忽收的力度变化,舞蹈性的节奏。忽报人间曾伏虎高音区强力度转换到中低音区的大跳旋律,节奏自由。泪飞顿作倾盆雨强音唱法,难以抑制的激情。这首评弹词曲结合恰当。其中,魂字利用韵母作拖腔处理,加强了对烈士深切哀悼之情,舞字之后的啊音拖腔,又使翩翩起舞的形象更显生动。最后雨字的闭口韵,运用了颤音拖腔中渐强渐快的唱法,展现了似汹涌海浪般的由远而近滔天而起的激情。整首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XX评弹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过程导入集体演唱上节学唱的京韵大鼓重整

11、河山待后生,一起回忆其特点。2作品欣赏1欣赏动画风雨归舟。2学生根据自学简介:单弦牌子曲及历史,自主欣赏的感受。3聆听风雨归舟并完成表格一。曲名表演形式流传地区地方特色伴奏乐器风雨同舟教师和学生一起哼唱过门旋律,提醒学生注意这是单弦牌子曲的经典旋律,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单弦牌子曲的主要特征。3简单介绍八角鼓,加深对此演唱形式的印象,共同完成表格内容。3欣赏XX清音布谷鸟咕咕叫1欣赏动画布谷鸟咕咕叫。2学生根据自学简介:XX清音特点及,及自主欣赏的感受。3播放音频布谷鸟咕咕叫,注意唱腔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上用符号标出。哈哈腔在句末处:=E2/4单元分析单元题名称西洋乐话单元教学内容欣赏:G弦上的咏

12、叹调哈利路亚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欢快的农民集会音乐瞬间进行曲斯拉夫舞曲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俄罗斯舞曲。2唱歌:摇篮曲。单元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主要作品。2听赏、学唱欧洲古典音乐,熟悉欧洲专业音乐的风格,培养审美情感。3初步了解咏叹调、小夜曲、音乐瞬间这三种体裁形式。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欧洲300年间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音乐,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作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印象音乐的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唱、背

13、唱摇篮曲。教学难点:听辨音乐主题旋律。2感受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3解决摇篮曲中的音准、呼吸和咬字问题。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第一节教学目标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重要作品。2听赏音乐,熟悉作品的主题,感受和弦色彩,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重要作品。2听辨音乐主题旋律。教材分析G弦上的咏叹调AirnTheGString是德国作曲家、欧洲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曲。原为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hannSeba

14、stianBa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中的第二首,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经19世纪德国小提琴家威廉米Augustilhel,1841908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此曲为二部曲式结构A、B。在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新旋律,经过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这首作品速度舒缓,力度起伏大,音调深沉而动人,具有鲜明的装饰性。整首作品抒发内心激动的情绪,同时带有期盼、祈祷、虔诚、深邃的宗教色彩,感人至深。2哈利路亚选自弥赛亚,是这部大型作品第二幕的终曲。弥赛亚是世界清唱剧体裁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由亨德尔创作于1741年,以大型合唱为主体,全剧由7首作品包括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形式组成。亨德尔以无比虔诚的心和火一般的热情,废寝忘食地进行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写作中乐思连绵,思绪万千,音符就像喷泉般地从他笔下喷涌出来,只用了24天,便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写作,成为音乐史上的佳话。当写完哈利路亚这首合唱的时候,他激动得泪如雨下,对身边的仆人说:我确实认为我实实在在地看见整个天国就在我面前,我看见了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