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39589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学案第1课 在山的那边教师寄语:一种思想如果进入心中,就会盘踞成长。如果那是一个消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消极的果实。积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积极的果实。 (美国:大卫史华兹) 学习目标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重、难点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痴想: 隐秘: 铁青:凝成: 诱惑: 喧腾:漫湿: 枯干: 一瞬间:二、理解探究2、朗读

2、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试思考以下问题:“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三、合作释疑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感

3、知课文内容: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3展示预习提纲中疑问或精彩部分或学习心得。4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四、课内精读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1“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4分)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诗中,“枯干的心灵”,比喻。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2分)3“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4分)4“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4分)5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4分)五、拓展延伸我的人生张克良即使命运从不发芽, 我不惋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 我不遗撼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的人生: 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峰。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 我不停息寻觅的歌声;即使脚印被风雪掩埋, 我也珍爱走过的路程。无愧无悔才是人生: 朝着地平线匆匆走去, 让世界评说我的背影。只要明天还在汪国真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山 高 路 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不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要说: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答

6、案一、基础知识1(ch),痴迷地想。隐蔽,不外露。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nng),凝结成。(yu),吸引,招引。(xun),喧闹沸腾。水满湿润。(k),失去水分,没有水。) (shn),一眨眼之间。二、理解探究3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

7、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三、合作释疑2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

8、、5、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四、课内精读1.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2对理想的渴望;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3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4答出其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即可。5、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五、略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命制人 :刘长华 审核人:韩伟教师寄语: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内容,把握

9、文章主要内容。2激励学生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注音: 训诫 陡峭 嶙峋 耸立 啜泣 纳罕着眼 头晕目眩 迂回 小心翼翼解释:训诫 嶙峋 纳罕 小心翼翼 啜泣二、理解探究2复述课文内容。A.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B.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C.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答案: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经历和收获。3简要

10、概括课文内容。4试着谈一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启示。三、合作释疑1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2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3课文什么地方写“我”再走一步?“走一步”和“再走一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父亲是怎么知道“我”陷入困境的?课文中几次写到杰利?是详写还是略写?能否略去不写杰利?为什么? 5“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6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7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四、课

11、内精读时间一分 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 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 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

12、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中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 ,“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在另外一个落脚 点。”我双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办要记下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

13、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选文开始的景物描写有什么?(3分)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成功,“”。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3、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4分)4、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为什么呢?文章多处有伏笔,请举出来。(4分)5、从课文内容看,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3分)6、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4分)7、选文最后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五、拓展延伸唤醒生命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