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393472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六课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六课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课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 教案(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二 课时)任课教师: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审核签名:教学内容:往事依依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2、仿照文章的写法,摹写人物的情态和感受。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教学资源 1、课外搜集于漪老师的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整体设计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本文的难点是仿照文章的写法,摹写人物

2、的情态和感受。整体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四、合作探究 五、拓展训练 教 学 过 程教学心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写的四件事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检查、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于漪老师童年时期就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她之所以能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与她儿时高雅的志趣是分不开的。二、目标解析: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2、仿照文中的写法默写人物的情态和感受。三、自主学习: 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体会,感悟。教育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四、合作探究核心问题: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提示:把自己不理解的词

3、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赏析:多用四字词语,使句式整齐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学生画出文中的诗句,反复诵读。赏析:这些诗句多用色彩词语,描绘了祖国的四季风光。既凸显了一年四季绚丽的色彩,也为我们描绘了于漪老师幼年时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五、拓展训练仿照文中的写法描摹人物的情态和感受。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文中的四件事,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读千家诗听国文课,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由图像到文学,由浅入深因而写法上由略到详

4、。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学生读“听国文老师上课”一段,画出描绘老师入情读书的情态和作者当时感受的句子。3、模仿往事依依写童年读书或听课的一个片段。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赏析。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赏析。如:“几十年过去了,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搜索枯肠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引出下文。 2、引导学生画出景色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2、 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诗句。1、 文中所写的四件事哪些详写,那些略写?作者为什莫要这样设计? 2、感人心者莫乎于真,莫乎于情。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于漪老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写文章也要写出真情来。3、要求写出人物的情态和感受。 家庭作业:1、课外阅读“千家诗”,背诵你最受感染的几首。 2、 以童年往事为题 ,写一篇小作文。 教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