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手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38357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手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标题:小说情节手法副标题: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一定要分清哦!关键词:命题形式,叙述人称,结构手法,解题口诀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 命题形式:1、叙述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2、情节结构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2)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二、叙述人称题解题方略解答此类题,需要两“明确”:1明确叙述人称的内涵及分类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

2、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知道叙述人称的分类就能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角度。2明确各类叙述人称的作用(好处)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解题时要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车夫;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的“我”酒店里的小伙计;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祝福中的“我”。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

3、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如上面例二第9车厢后的答案要点就是这种效果。同时,因为是旁观角度,使文章更具客观性,第9车厢后的答案要点就具有这种特色。因为这两种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三、情节结构手法题解题方

4、略1掌握常用的情节结构手法的内涵(1)线索。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明线是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是指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但需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鲁迅小说药中“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

5、连接点就是“药”。一般来说,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2)悬念。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步步深入,最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从而完成人物性格塑造,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和情感满足。(3)铺垫。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作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主要内容马上就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且是上一段文字刻

6、意强调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山神庙一节就是最好的例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用来作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作铺垫”。(4)伏笔。伏笔指的是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帮助文章实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2根据题干要求,界定情节手法的类别,结合文本分析四、情节手法解题口诀熟悉相关知识,牢记答题术语;小说线索特点,明暗双线交织;小说情节问题,注意审清题目;问什么答什么,分清答题角度;开头巧设悬念,结尾出人意料;中间一波三折,铺垫伏笔衬托;揭示深化主题,塑造刻画人物;创设故事情境,渲染环境氛围;层层推动情节,暗示故事发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