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谈保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36909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骥才谈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冯骥才谈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骥才谈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骥才谈保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冯骥才是个大忙人,如今这位曾经写过炮打双灯的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却奔走在田野村落,把全部精力 都放在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了,不断地普查、研究、呼吁。他说 中华文化是由精英、典籍的文化和民 间文化两部分组成的。从2 1世纪第三年开始,我们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普查和抢救。问:您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2 0 0 3年启动时计划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对民间美术、民俗 的抢救性普查整理工作将在今年结束,不知工程都取得了哪些进展?答:我原来的计划是对9 6 0万平方公里内的5 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全面、地毯式的普查。现在由于 经费有限,我们只好把这个宏大的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去做,取得了

2、一些进展。比如说民间美术,我们把它分解成年画、木版画、剪纸、皮影等小的部分。然后再细分,例如,现在已知 的木版年画产地有2 5个左右,我们把它分解成17个单元来普查,目前已经完成一半多了,我想应该再 有两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了。有些项目开展得不错,比如年画、剪纸、民间故事。其中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中国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通过我们对中国1600多个县进行普查统计,目前的成果就是中国民间故事全 书的陆续出版,比如 云南漾濞卷 、 山东枣庄卷 、 河南信阳卷 、 湖北宜昌卷 等。全部完成后总字 数约6亿。此外还有一些意外收获。最近在做木版年画普查时,在豫北、冀南交界的安阳地区发现了一个

3、新的年画产 地滑县。那里的年画非常有特点,现在还在印神农像,上面的题字用的还是诗经里的诗句。其制作方 法、绘画体系跟中国其它任何一个年画产地都不一样,是由一户姓韩的人家独门单传,已经传到二十七代 了。我用同在河南的开封朱仙镇年画来做比较,二者也完全不同。这里呈现出的是一个完全独立、完整的 艺术体系、文化体系。如果不做这次普查的话是不会有这样的发现的,所以今后类似滑县年画的新发现需要不断补充到我们的普 查计划里去。很多地方政府官员认为,最重要的是房子要盖得高档,结果很多地方规划出一片洋房,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成 洋农村 。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第一期能否按既定计划完成?答:从具体做的工作来讲,

4、现在没有达到当时预期的想法,进度、力度我都不满意。主要是遇到了三方面 问题的制约。第一是缺少人力。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研究者,主要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加上其他方面的学者共有 一两千人。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可以、都愿意到田野的第一线去,因为这种普查是纯奉献的;也不是所有人 在这个问题上有非常自觉的态度,并非都能够想到目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危机性和濒危性;另 外还有些学者,在从书案研究转到田野研究的过程中有些力不从心。第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有的地方,如果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能够跟地方官员的政绩,或者跟 当地旅游开发的目的相结合的话,往往会获得支持;如果商家在其中找不到卖点,或者地方的官员在这里 找不到自己的政绩,他们的兴趣就会小。第三就是经费问题。自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以来,我们获得的经费是非常有限的。到现在我们只 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启动经费3 0万元,此后就没有任何国家拨款。全国3 0个省份,平均一个省5年 只有1万元的经费,怎么抢救?几乎是一个玩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