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336828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 孩子是情绪化的人,她们的行为常被情绪所左右,她们的情绪外露、善变,往往腮边还挂着眼泪就笑了。情绪有良好的,也有恶劣的,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情绪中,更不清楚这是良好的还是恶劣的。从小培养良好的情绪是很必须的,直接关系到良好个性的形成。爱笑的孩子多是乐观、开朗、大方的,而爱生气的孩子,多是忧郁,心胸狭窄的。为此,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能区分主动情绪和消极情绪,逐步就能对不良情绪有所节制。面对婴儿的啼哭伴伴随一声啼哭,宝宝诞生了,那哭声激荡起了父母的极大欢乐。在随即的一段日子里,哭声总是会有的,因为“哭”就是宝宝的语言,是她同外界交往的关键路径

2、,有的哭声是在说她的生理需要:饿了、尿了、热了、不舒适了;有的哭声是在说她的心理需要:要抚爱、要抱抱、烦躁了合理对待婴儿的啼哭是很必须的,这不但关系宝宝的生理健康,也关系宝宝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立即判定造成啼哭的原因,立即满足宝宝的不一样需求,降低或停止孩子的哭泣。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一哭就哄她、抱她,会不会把孩子宠坏了。其实,半岁以内的婴儿一哭就抱,是不会惯坏的;相反,假如漠视婴儿的啼哭,会对她的身心发展不利,如有的孩子会因啼哭过多,而声音沙哑;有的会因受到漠视而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厌恶情绪,直接影响其后来情感的发展,形成冷漠、偏执的个性。因此,孩子1周岁以前,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啼哭。游戏活动

3、逗笑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用多个方法逗引婴儿发笑,使之愉快,有以下做法:(1)举高高。双手扶宝宝的腋下,把宝宝往上举过头顶,孩子会所以而兴奋起来,能将孩子逗得哈哈大笑。(2)找“小猫”。用手帕盖住孩子的脸,几秒钟后,快速扯下手帕,同时,发出“喵”的叫声,孩子的眼睛会一亮,接下来就是咯咯直笑。(3)挠痒痒。把孩子平放在床上,父母轻轻触动孩子的易痒处,如触一触脖子,触一触胳肢窝,触一触脚心等,同时,发出“咯吱咯吱”的逗笑声,孩子会乐得扭动身子,快乐地大笑。(4)笑是孩子愉快情绪的表现,让孩子常常展开笑容,将使你的宝宝更轻易开放心理空间,接收、容纳更多的外界信息,而且愿意靠近她人,有利于培养良好

4、的情绪情感。为此,动一动脑筋,想出更多让孩子咯咯笑的措施吧。爱吃的小猪做法:婴儿喜爱他人触动她们的手、脚,触动能给她们带来愉快的感觉,也能让她们注意自己的四肢。(1)父母和孩子面对面坐着,用手捏捏孩子的小手,说:“这是谁的手?这是宝宝的手,不是母亲的手。”捏捏孩子的小脚,说:“这是谁的脚”?这是宝宝的脚,不是父亲的脚。”还能够握住孩子的手脚做动作,如小手拍拍,小脚噔噔等。(2)打开孩子的手掌,从大拇指开始,轻轻按下孩子的每一个指头,边做边说,按下拇指说:“这只小猪爱吃鱼。”按下食指说:“这只小猪爱吃饭。”按下中指说:“这只小猪爱喝汤”全部的手指全部按完了以后说:“全部的小猪全部吃饱了,真快乐。

5、”(3)一样程序,捏捏孩子的脚趾。面对情绪风暴情绪是人和生俱来的反应,即使人人全部愿意愉快,但正如天气不可能总是晴朗一样,不好的情绪总是会有的。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情绪的改变更加快更显著,快乐的时候自然皆大欢喜,情绪坏的时候很让人头疼,对此,有的父母手足无措,自己的情绪也坏起来;有的父母一味地哄劝、迁就;有的父母则简单处理,甚至粗暴对待。这么做可能会有短时作用,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可取的,这些做法不利于培养良好个性,还会使孩子的不良情绪愈加恶化。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父母要注意两点:一是冷静下来,不要被孩子的坏情绪牵着鼻子走;二是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不盲目地跟着感觉走。为此,提供以下的部分做法

6、:孩子愤怒的时候:(1)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示愤怒;(2)不许可孩子愤怒时打人或毁物,不论什么理由全部不行,在出现此苗头时果断阻止,不可滋长坏习气;(3)在气头上让孩子合适发泄,如:倾诉发泄,表情发泄,流泪发泄等;(4)在孩子不可理喻时,父母不要急于施教,此时,多问、多说不但无效,还会激化孩子的情绪;(5)对孩子的愤怒表示了解(不是肯定),好言抚慰,缓解情绪;(6)待孩子缓解了,帮助孩子反省愤怒、分析愤怒;(7)教孩子学着制怒,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比如:气头上走开,去做其余事情等。孩子悲伤的时候:(1)要让孩子合适发泄,比如哭出来。因为哭泣时,体内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缓解痛苦;(2)父

7、母无需多言,只是平静地坐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受到体谅和了解,还能够温情地抚慰,起降温作用;(3)大些的孩子,要尊重她们的独立性,让她们默默独处,自我体味和化解,最好不要去打搅她;(4)待孩子平静部分了,再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悲伤愤怒、急躁等情绪。游戏活动把不快乐挤出去做法:这个活动适合婴儿;当宝宝不快乐的时候,把她抱在怀里,对她说:“宝宝不快乐了,是吗?母亲有措施帮你把不快乐从你身上挤出去。”然后,父母双手搂抱孩子,一下紧,一下松。搂紧的时候就说:“不快乐,快出去。”如此重复数次。然后,轻轻贴一下孩子的脸,告诉她,“母亲已经把你的不快乐挤出去了,好,现在能够快乐起了。”这么

8、,孩子会受大人情绪的感染,也快乐起来。做眼睛嘴巴操做法:父亲、母亲和孩子一同参加。父亲带着孩子做动作,母亲当讲解员。父亲和孩子面对面坐着,父亲“做操”让孩子跟着模拟,母亲来讲解动作和表情。母亲说:“眼睛不动,嘴巴张开。”父亲和孩子就这么做,看到父亲和孩子这么做了,母亲再说:“嘴巴不动,眼睛瞪着斜向一边。”父子这么做,母亲看父子的表情讲解:“好可怕,生气了。”母亲再说:“嘴巴不动,眼睛向上看。”父子这么做,母亲看父子的表情讲解:“在想什么呢?”如此做不一样的眼睛、嘴巴动作,讲解这些脸部动作表示的情绪。孩子熟悉以后,能够让孩子当讲解员或领操员。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依据人的面部表情,判定情绪和内

9、心活动。“笑”比“哭”好爱笑的孩子谁全部喜爱,爱哭的孩子没有些人缘。父母们没有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笑口常开的,不过有不少的父母却困扰于孩子的好哭。“爱笑”和“好哭”看似是外在的表现,实质却是心态问题、个性问题,一个孩子假如是心胸狭窄的,是不合群、不爱交往的、不大方的、畏缩的,怎么可能笑口常开呢?而爱笑的孩子几乎全部是好性情的,可良好情绪和良好个性是亲密相关的。事实说明,“爱笑”和“好哭”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关键是精神环境,比如:家庭里有没有愉快的气氛?父母是不是乐观的?亲子关系是不是友好的的、融洽的?家庭生活是不是愉快的、丰富、活泼的?当然,家庭教育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孩子的情绪

10、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盲目处理,既要顺应,又要引导,关键是:(1)帮助孩子意识自己的情感、知道喜、怒、哀、乐的区分;(2)引导孩子分辨情感,知道什么情感是良好的,什么情感是不好的,对主动的情绪有好感;(3)培养孩子学着控制情感,提升自我控制能力,逐步能在大人的帮助之下,调整自己的情绪。游戏活动笑比哭好准备:录音机、磁带、哭脸和笑脸的图片。做法:(1)录下父亲、母亲和孩子的笑声,把这些笑声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分辨是谁的笑声?再说一说父亲为何笑了?母亲为何笑了?宝宝为何笑了?(2)录下孩子的笑声和哭声。先和孩子看哭脸和笑脸图片,再把哭声和笑声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声音举图片,放出哭声时举哭脸,放出笑声

11、时举笑脸。和孩子谈谈,真正声音好听?什么表情的脸好看?让孩子对笑有好感,对哭产生反感,哭起来的声音真难听呀。”(3)让孩子听录音对着镜子做表情。听到笑声,就做笑脸;听到哭声,就做哭脸,大人在一旁评价,孩子做笑脸时,大人就说:“真好看,我喜爱。”孩子做哭脸时,大人就说:“真难看,我不喜爱。”以后若孩子无理哭闹时,大人能够拿过录音机来,说:“我要录音了。”或把镜子举在她的眼前,可缓解孩子的哭闹。情绪脸谱准备:不一样情绪的脸谱(是简笔画的)、空白脸形、镜子、色笔。做法:(1)看脸谱说表情。和孩子一起看情绪脸谱,说一说每个脸谱表示的是什么情绪?用问题激发孩子对情绪的想象:“她为何笑呢?有什么可乐的事快

12、乐的事?”“她为何哭呢?有什么难过的事吗?”“她为何生气呢?有什么让她生气的事吗?”大人和孩子一起猜想,你说一样,我说一样,越说越热闹。在说的过程中,分辨主动情绪和消极情绪,动不动就哭了,好吗?动不动就生气了,好吗?(2)看脸谱做表情。和孩子说一说不一样表情的眼睛和嘴巴,有什么不一样?做一做脸谱上的表情,大人做给孩子看,孩子做给大人看,还能够对着镜子做多种表情。引导孩子喜爱笑的表情,不喜爱哭的表情。(3)画表情脸谱。供给孩子空白脸谱,让孩子画表情脸谱。能够把画脸谱和详细的事情结合,比如:大人说一件事,孩子画这件事的情绪脸谱,说的是一件快乐的事,就画愉快的脸;说的是一件难过的事,就画哭的脸或生气

13、的脸。也能够让孩子讲她画的脸谱是什么事情。培养开朗的性格孩子的天性是愉快、活泼的,为何会有不开朗的孩子呢?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有一位母亲发觉儿子比其余孩子害羞、不合群,这位明智的母亲首先反省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是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二是急于求成,方法简单;三是对孩子约束太多、说教太多。于是,这位母亲开始了改进孩子性格的努力,关键的做法是:(1)坚持送孩子上幼稚园,和老师配合教育,让集体生活锻炼孩子;(2)促进孩子交好友,尤其是和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交好友;(3)放开手让孩子自由、自主地活动,多走出家门,融入外面的出色世界;(4)常和孩子一起感受愉快,以大人乐天的情

14、绪感染孩子;(5)切合实际地要求孩子,耐心不急躁;(6)常常给孩子主动的心理暗示;(7)加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这位父母连续了三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改进了孩子的性格,熟悉孩子的人全部说,这孩子仿佛变了个人。有研究表明,孩子的个性和父母的性格有亲密关系。因为父母的性格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比如部分过分内向的孩子,其父母往往就是内向的,因此,父母要注意以本身良好的性格影响孩子。研究还表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亲子关系类型紧密相关。民主型亲子关系,易于培养开朗的个性;而专制型的家庭,则易于培养畏缩的孩子,所以,要注意形成良好家庭的气氛,事实说明,愉快的孩子,其家庭的气氛多是友好、愉快的;而消沉

15、的孩子,其家庭的气氛多是不协调、沉闷的。可见,培养开朗的孩子,就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游戏活动最愉快的事情做法:愉快的事情总是会过去的,常常回味愉快,能延续愉快的情绪,孩子通常不善于回顾往事,需要大人引发。(1)临睡前,和孩子说一说“今天的愉快事”,母亲说一件给孩子听,孩子说一件给母亲听。(2)交换愉快。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轮番说说这个星期自己愉快的事情,要尽可能说得让大家乐起来,谁能把大家说乐了,就奖励谁。(3)画愉快。设置一个“愉快园地”让孩子画下自己一件一件愉快的事情,把作品贴在“愉快园地”,激励孩子把画的愉快讲给大家听。骰子游戏准备:较大的方块,每一面上有一个不一样情绪的情绪脸谱。做法:先看一看方块上的情绪脸谱,说一说是什么表情?然后大人和孩子玩掷骰子游戏,轮番掷骰子,看掷出的是什么表情,就要说一件这个表情的事情。比如:父亲掷出的是哭脸,孩子就要说一件和哭的事情;然后由孩子来掷骰子若掷出的是生气脸,父亲就要说一件生气的事情。这个游戏是让孩子将表情和事件联络起来。克服分离焦虑孩子依恋父母是必定的,和家人分离产生焦虑也是正常的。但有的孩子过分依靠父母,寸步不能离开家人,一旦和家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