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36070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台帐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 (一)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季度初。根据工作需要和紧急任务可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二)会议由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正职领导主持,或委托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主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必要时扩大到下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 (三)会议主题明确,内容可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传达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重要工作部署;听取有关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或经验交流;分析本辖区、系统安全生产形势,部署下

2、一步工作措施与任务;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其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措施和办法。 (四)会议可以采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或扩大会、专题会、协调会、现场会、座谈会以及参观学习会等形式,达到统一认识、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目的。 (五)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对作出的决定与采取的措施要认真抓好落实。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行政正职的安全生产责任。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安全问题,要及时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相应的对策与措施;负责解决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要亲自带队检查安全

3、生产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对于重上险情和生产安全事故,要亲临现场指挥与协调处置工作。 (二)分管副职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协助正职负责辖区、系统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受正职委托定期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督促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经常带队检查辖区、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协调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企事业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三)分管其他工作副职的安全生产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应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按

4、照本级政府的工作总体部署,指导、督促分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定期听取分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定期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分管部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企事业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 (四)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一定职责的部门,必须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五)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对岗位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有关人员,根据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工,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落实到具体人员。 (六)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把安

5、全生产的责任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企业,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及时与村(居)、所属部门和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类事故控制指标、管理工作指标、考核办法、奖惩措施等事项,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二)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领导必须定期带队检查本辖区或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全生产检查要制定计划,确定内容与重点,制作检查表。综合性的检查一般要查机构、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措施,全面掌握本辖

6、区或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四)对企业与公众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参加检查的有关人员与被检查的单位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要在检查记录上签字。 (五)上级政府与部门到基层企业与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应通知辖区政府或部门派员参加。在检查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辖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并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六)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危及人身安全时,应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责令企业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设备。 四、隐患整改制度 (一)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责令企事业单位限期整改。 (二)对一些一时难以整改的事故隐患,责令企事业单位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间,落实

7、责任人员和整改措施。辖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好督促指导与落实工作。 (三)对于企业“三合一”等重大事故隐患,在限期内拒不整改的,一律依法予以停业整改或予以关闭。情节严重的,对单位负责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四)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重大危险源调查登记,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评估,全面进行监控。对重大事故隐患,要采取签订隐患整改责任状等形式,分批分期进行整改。并把责任单位、整改期限以及整改进展情况在本地主要媒体上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五)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与备案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毕,经上一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与使用,并报上一级政

8、府和有关部门备案。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 (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运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等载体,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一些典型事故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警示教育 (三)单位领导、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辖区所属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后,做到持证上岗。 (五)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所

9、属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六)各乡镇、街道每年要组织一次村(居)民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七)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安排两次安全常识课 六、应急救援制度 (一)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二)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应急救援程序、现场救援措施与办法、附则及有关人员联系电话、专家组名单、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等。 (三)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订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四)对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开展正常性的演练 七、事故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的

10、规定。对辖区、系统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上报、及时组织调查处理、按时办理结案。 (二)按月(季、年)认真进行事故综合分析,及时为领导、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安全生产工作决策依据。 (三)及时召开重大事故现场分析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四)对辖区、系统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整理;每年汇编成册。 八、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明确时间,落实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对监管不力、失职失察的有关单位与责任人,严格实行经济处罚和行政责任追究,造成严重后果,够上刑事责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坚决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于年度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11、的企事业单位,在晋升晋级、文明单位评选以及考核、先进工作者评比中,一律不予考虑。 (三)把安全生产工作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结合起来,把安全生产工作实绩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档案台帐 一、机构网络台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辖区、系统安全生产机构网络分布情况、人员任命情况以及管理人员基本情况汇编成册。 二、文件台帐。包括上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有关文件、本级政府或本部门下发的安全生产有关文件,所属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报送文件等 三、安全生产责任书台帐。包括与上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 四、会议记录(纪要)台帐。包括年度召开的各类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形成的会议纪要以

12、及安全生产专题协调会议纪要等。五、安全生产检查台帐。包括每年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或专项检查的记录、整改要求、复查结果等。 六、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台帐。包括被列入上级政府与有关部门、本级政府与有关部门、下级政府与有关部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部位)及其隐患情况、整改情况、验收情况。 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台帐。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 八、事故管理台帐。包括事故报告、统计、分析、调查处理、结案情况等。 九、宣传教育台帐。包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的计划、活动开展情况、人员培训情况、总结表彰情况等。 十、重大危险源台帐。包括辖区、系统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危险程度评估情况、监控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十一、总结汇报材料台帐。包括领导讲话、汇报材料、总结材料等。 十二、安全生产奖惩台帐。包括安全生产先进奖励倩况、单位处罚和人员处理情况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