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的翻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35991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汉语言的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汉语言的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汉语言的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汉语言的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汉语言的翻译 寻根溯源是汉学论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之一。汉籍本身浩如烟海,文化内涵又广博精深,海外学者对它的征引宛若随意采撷,典故难寻;对它的解释或体认有时推陈出新,有时又似是而非,因此译文难于处理。所以文化上的,包括汉文人名、中文史料、历史背景的还原就成了首要问题被提了出来。但伴随着这种交流,“汉学论着翻译”作为一种不同以往的翻译的新内容,面临考验,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一些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因为背景知识准确的掌握不仅包括对史实的确切了解,更需要的是一种文化感,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且能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不止是一个词,一段话的索骥,而应把

2、文化内涵整个地融入行文之中,至此才使译文达到风格上的忠实与流畅。如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句原文“Within,the principal palaces were arranged on a northsouth axis……”,原译为“(故宫)各大宫殿按南北向轴心排列”。这容易引起歧异。事实上,原作者不是想强调宫殿的南北对称,或者是要说明所有宫殿都是南北排列。因此译为“重要的宫殿座落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就更明了。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原文页100,注9Village and town life in

3、 China(中国的城乡生活)着者为Y.K.Leong 和L.K.Tao。此处的原着者显然是中国人名的简写,译者仅译为Y.K.Leong(郎)。笔者作为此书的责编之一先查到中国的城乡生活的英文版, 着者的全名写成T“‘ao Li Kung和Liang Yu-kao。又阅读此书的序言得知,两人均为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的中国学者,此书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社会生活。此书出版之后,T“‘ao Li Kung回国任教,而Liang Yu-kao则留在英伦。既然.T“‘ao Li Kung已回到本国,那么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应该有其一席

4、之地。果然T“‘ao Li Kung即是国社会科学家北大着名社会人类学教授陶孟和(陶氏字以行,1888—1960年)的原名“陶履恭”的音译。江苏版译为:“宋代的常备军,除了‘近卫军’以外,尚有由地方军队和民兵组成的两个编队,但它们一旦融合之后,便告瓦解。”(页92);商务版则译:“宋朝统治时期,除了地方军(厢军)和民兵(乡兵)这两支互相融合而衰亡了的军队以外,还有作为常备军的‘禁军’。把“城隍”译为“城市之神&rdq

5、uo;,“禁军”译为“近卫军”,“地方军队”和“民兵”不说明特指中国传统文献所称的“厢军”和“乡兵”,从行文上还可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把王安石说成是“圣徒”则甚为乖谬了。过分强调译名的精确度有吹毛求疵之嫌,但中文是不同于西方表音字母文字的一种音、形、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含义,通假和转注则有特别的规定。就算在阅读姓氏名称时,出现同音异形的字,也会被认为是指示不同的人物或事物。使用此种与西文截然不同文字的中国人在阅

6、读时也养成了更重视识别文字字形而不是读音的习惯。而且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消融力是古今一贯的,并形成了以意译为主或意译与音译杂糅的翻译规律。这种意译法的使用更加强调字符形态与音读对应的确定性和准确度。所以译者采用了不同译名来反映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就会误导读者,即翻译时差之毫厘,理解时必然谬以千里。讲求学术规范是提高整体学术水平与扩大学术交流领域和层面的基底。汉学论着翻译作为学术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会降低其价值。不言而喻,优秀的翻译着作应达到翻译与研究的完美结合。因为译者如果是某一领域的专家,那么他翻译这一领域中的外国着作就会在占有材料和了解新的学术动态方面胜人一筹,得以与原着者并驾齐驱,甚至可以作高屋建瓴的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