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3357754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共38分)1.下列加点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炫耀(xun) 称职(chng)爵位(ju) 随声附和(h) B恩赐(c) 勋章(xn) 潺潺(chn) 骇人听闻(hi) C陛下(b) 驰骋(chng)呈报(chn) 痒酥酥药(s) D缥缈(pio) 茏罩(lng) 开辟(p) 疲惫不堪(p)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富丽堂皇引人遐思全付精力御骋织师 B迫不急待精致无双人声鼎沸发愤图强 C兴高采烈莽莽榛榛踉踉跄跄情不自禁 D励精图治痛贬时弊巧夺天工自吹自雷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皇

2、帝的新装是一篇人物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B静夜一诗在写作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像的世界,收尾出乎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两篇诗歌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C女娲娲造人是在风俗通的基础上改编的一篇寓言,文中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伊索相传是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D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文中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

3、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好这一主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女娲造人中详细叙述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追索。B弟弟不仅很瘦,但是很有精神。C通过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使我认识到了爱慕虚荣的下场。D听了万芳的话,我的脸红了。5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请你把神话中的人物与他们所做的事情联系起来,根据提示,把人物名字填写在括号内。盘古说:我开; 共工说:我撞;( )说:我补;( )说:我填;( )说:我射;仓颉说:我造; 神农说:我尝。(3分)(2)通过“追寻人类起源”这一活动,我们对人类的起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你说出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我国 西方

4、 ;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是达尔文的 ( )说。这一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4分)6请仿照第一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4分)(1)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7.填空。(15分)(1)正入万山圈子里, 。(2)争渡,争渡,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 ,似曾相识燕归来。(5) ,为有源头活水来 。(6)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异彩纷呈:有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如过故人庄中的 , 。有抒发思

5、乡之情的,如次北固山下中的 , (7)郭沫若的静夜中,借神话传说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 ,_ _?(8)皇帝的新装作者是 著名童话作家 。(9)智子疑邻选自 。塞翁失马选自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共31分)(一)(1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8联系本册文言文,比较解释加点的词语(8分)(1)以跛之故 以从草为林 ( )

6、( )(2)其子好骑 其恕乎 ( ) ( )(3)马无故亡而入胡 暮而果大亡其财 ( ) ( )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必将有盗 ( )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10.本文的寓意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二)(16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候,问候,

7、拜访。袁公,袁绍。履行,实践,做。绥,su,安抚。恣,z,使无拘束。1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该书是(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分)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远近称之称: 久而益敬敬:孤法聊父法: 周公不师孔子师: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BC D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译文: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性格特点。(2分)答: 16面对袁绍的刁难,元方巧妙地作出了回答。试对他的回答作简要的评析。(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1分)慈母手中鞋丁麟生现在,如果需要鞋子,只要揣上钱进商场,皮鞋、棉鞋、凉鞋、运

8、动鞋等,应有尽有,买一双穿上就是了。可小时候我们的脚上,除了一双粗伧的塑料凉鞋和一双草绿色的球鞋之外,其余的单鞋、棉鞋,大都是靠母亲的双手做出来的。母亲上有公婆,下有我们子女六个,白天要尽教书育人之责,夜晚要熬飞针走线之苦,其辛劳可想而知,诚如诗经语曰: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做鞋,先是要做好打麻线、糊骨子、做鞋帮等诸般事,其中最辛苦的是纳鞋底。纳鞋底、上鞋帮,都少不了要用麻线。母亲买来一坨杂乱纷披的苎麻,挂在帐钩上,用一个牛脚趾骨做成的骨陀螺开始打麻线。打麻线时,先把一根长长的苎麻一分为二拴在陀螺的铁丝钩上,然后转动陀螺,飞旋的陀螺很快就把这根麻条拧成了麻线;待到了这根麻条的末梢处,再从帐钩上扯

9、下一缕麻条续上,再一手转动陀螺,一手高高地举起麻线;麻线打长了,再把拧成的麻线绕在陀螺的两边如此这般,循环往复,经久不息,为做鞋备好了麻线。在我的记忆中,一年到头,稍有空闲,母亲总是手不停绩、眼不离针线的。糊骨子,是为做鞋底用的。母亲平时从裁缝铺里讨要来,或收留下自己裁剪衣服的布头缣尾,三角形的、长方形的,黑色的、蓝色的,形形色色,尺布寸缕,变废为宝,用来糊骨子。糊骨子时,母亲放下扇门板,用水打湿它,抹上浆糊,拼凑一层又一层,待干后,揭下来,依各人鞋样大小剪下,然后叠联在一起,再在上面贴上几层白粗布,这就是鞋底了。吃过晚饭,洗涮完毕,母亲的手上又拿起了鞋底,或在与邻家的闲聊中、或在我们做晚自习

10、的身旁,纳起鞋底来。这时,母亲的手上和身边总少不了四样器具:一根大钢针、一个钢锥子、一个铁夹子和一个套在中指上的铜顶箍子。只见母亲先用锥子在约有七八毫米厚的鞋底上锥一个洞眼,然后把钢针戳进去,再用中指上的顶箍,慢慢地把钢针顶上去,等到钢针全部露出在鞋底另一面时,再用铁夹子或手指头把钢针拔出来,然后“呼呼”地扯拉麻线;扯到根部时,一手拿紧鞋底,一手拉住麻线,把麻线勒在提起来的膝盖头上,用力紧一紧针脚,这才算是一个针眼完成了。一双鞋底上,像这样要纳上数百个密密麻麻的针眼!有时,稍不留神,针尖戳到手指头上,顿时涌冒出一股绿豆般大小的鲜血来,母亲赶忙把手指头放到嘴里吸吮起来;时间长了,母亲的手被麻线扯磨出一道道血沟沟来,就用手绢包上继续扯纳;有时,寒冬腊月,年关将近,为了让我们在新年里都能穿上一双新棉鞋,一家人都进入了梦乡,母亲承袭着一身寒气,仍然在纳鞋底、上鞋帮,昏黄的灯光把她低头锥针、扬手扯线的姿态和身影,放大、投映在雪白的墙壁上,也永远镌刻在我童稚的心里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答: 18文章开篇写到商场买鞋,这与母亲做鞋有什么关系?(3分)答: 19揣摩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