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3577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建设论文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天津市河头学校 曹广利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摘要: 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阶段各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德育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小学科学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关键词:德育育人、润物细无声、小学科学教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

2、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在30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生涯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育人贯穿到科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一、 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我会针对不同年级

3、的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引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学科,由于年龄小,领悟能力差,实验前我会尽量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说明,实验中我会耐心的给予指导。但随着学生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我会有意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从事实验活动,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人的角色。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提出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

4、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 例如,我在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看到板书课题和图片后你有什么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这时候我会对学生的大胆提问和奇思妙想给予鼓励、启发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 深挖教材,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设计将科学探究活动与社会生活和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我会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挖掘教材给我们的启迪。 例如三年级

5、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通过了解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古代造纸过程和让学生们每人亲手造一张纸,联想纸张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感受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我中华,从小树立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从高理想。四、实事求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

6、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例如,我在进行四年级上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溶解”,我准备了沙子、食盐、玻璃棒、量杯等一些材料,让学生动手把它们分别投入水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出现。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食盐放入水中之后通过搅拌不见了,于是认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正是这个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什么是溶解。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不仅使溶解这一科学知识得到认证,而且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了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五、团结互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7、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会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建立天气研究小组,合作探究天气的特点,并且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六、 珍爱生命,教授避险防灾害常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重生。面对自然灾害,人类的能力还显得非常渺小,尤其是年幼的小学生,在灾害到来时更是手足无措,因此,科学课有

8、向学生进行避险和珍爱生命教育的任务。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恰当的态度和情感,敬畏生命,真爱生命。例如,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沉和浮的教学中,在学习沉和浮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会对学生进行防止溺水的教育。在五年级上册运动摩擦力的教学中,通过科学分析正常刹车距离,认识违规交通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提醒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学会防雷电、地震避险,躲避龙卷风、泥石流、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侵袭。我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天气一课教学时,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重视对待极端天气的好习惯,如雷电的预防和强降雨带来洪水和泥石流的警惕。同时通过开展观测天气现象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来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一丝不苟

9、的严谨态度和良好习惯。七、爱护动植物,进行保护大自然教育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动物和植物,保护大自然,否则,人类将受到严重的惩罚。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环保和尊重动物生命的教育。例如,在看到由于人类乱扔塑料袋,造成白色垃圾污染,同时一些小动物误食塑料袋之后死亡的消息之后,我就在班内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教给学生怎样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又如,在学习了食物链一课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体会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都有生存的权利,我布置学生做了一次“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手抄报,培养了孩子的善心。八、参加养殖种植,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许多小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

10、唯我独尊,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纠正他们的缺点。 例如,为了上好科学课,我会根据不同年级教材开展种植一些与科学教学相关的种植和养殖活动,如种植凤仙花、向日葵,养蚕等。一个一个完整的种植养殖护理过程,往往要坚持数月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科学种植和饲养的乐趣,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爱惜粮食,同情劳动人民,同时锤炼了他们的毅力,达到了科学教学的双重目的。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学生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参考文献:【1】网络文章: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网络文章: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网络文章: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