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3355784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一 一般处理原则在地震灾区食源性疾病散发、暴发事件的初期,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一) 对患者的处理: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停止食用可疑致病食品。采取患者生物标本,尽快送检。急救治疗:主要包括排除体内有害物质(如催吐、洗胃、清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对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密切接触者可采取留验、隔离等控制措施。(二) 对致病食品的处理:采取可疑致病食品标本、尽快送检。保护现场,停止销售并封存尚未出售的致病食品或可疑致病食品。追回已售出的致病食品或可疑致病食品。对致病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依法销

2、毁。(三) 对事件场所的处理:根据事件的规模、可疑致病食品被污染毒性物质的性质,对事件场所采取必要的卫生处理。对已感染并造成食品污染的食品加工人员,或发现携带可经食品引起疾病传播某种病原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从事食品加工制作的操作活动进行必要的限制。被调离的食品从业人员,在确认其符合有关健康标准,对食品安全不构成危害时,才可恢复有关工作。对与患者有同样进食史的未发病暴露人群,进行必要的24 h观察。必要时对相关现场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相关人群开展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卫生学知识宣传教育。二 食物中毒个案诊断与处理(一)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经口食入非伤寒

3、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而致病。引起发病的常见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主要为畜肉类、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6 h48 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腹泻以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有恶臭。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多见于老人、婴儿和体弱者。病程一般为3 d7 d。儿童、慢性疾病及免疫力低下者,症状严重,有高热、寒战、厌食和贫血等。可导致多种器官的炎症,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等。3、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轻者多为自限性腹泻,一般采用支持疗法,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重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对

4、症治疗。(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因经口食入被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的食品而致病。致病食品主要为各类熟肉制品及冷荤食品,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等食品。老人及婴幼儿易感。2、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因菌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症状及体征: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是婴幼儿(2周18个月)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成人少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不适、呕吐、腹泻、粘液便(无血)。20%左右的婴幼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可持续2周以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腹痛、腹泻、恶心、低热,腹泻主要为水样便(霍乱样便),少有血样便出现。常为自限性,病程一般2 d3 d。营

5、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 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临床表现多为突发性痉挛性腹痛,初为水样便,后为鲜血样便,偶有低热,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如婴幼儿或老年人)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导致死亡。 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EHEC的主要血清型,患者大多数起病较急,腹部剧烈疼痛,初为水样便,1 d2 d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病程一般为2 d9 d。感染中毒严重的人在便后不久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也有的病例在血性腹泻后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6、性紫癜,除有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外,还可出现头痛、轻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该菌能产生大量志贺样毒素(SLT),可引起肠道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水样性腹泻每天2次5次,并有肠鸣、腹痛、乏力、厌食等症状,部分有恶心、发热(39)。 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以成人腹泻为主。病程较短1 d2 d,症状较轻、中度腹泻,偶有与婴幼儿顽固性腹泻有关,其特征为病程长,大于14 d,发热(38)、呕吐、血便。3、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根据病情进行催吐、洗胃或

7、清肠,排除毒物。轻者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吐泻频繁者,应禁食l2 h24 h。重者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对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病人慎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HUS症状出现。对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应分别隔离治疗。(三) 志贺氏菌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因经口食入被志贺氏菌污染的食品而致病。致病食品主要是熟肉、生食蔬菜、瓜果或未煮熟食品。幼儿、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易感。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 d3 d,最短30 min,最长7 d。主要症状及体征:突然发生剧烈的腹痛,多次腹泻。初期为水样便,以后可出现带

8、黏液的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明显,伴有高热。一般持续数天至数月,约23%病人可出现红斑性结节、脾肿大、关节膜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并发症。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轻型不发热或低热,轻微腹痛,腹泻每日35次,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普通型畏寒、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每日10次至数十次,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中毒型多见于老人、儿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较轻。3、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根据病情进行催吐、洗胃或清肠,排除毒物。对患者隔离治疗。使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

9、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解除隔离的标准为:病人临床症状消失、隔日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或在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的基层医院,经正规治疗,待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一周后。(四)、肉毒梭菌毒素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经口食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带有肉毒梭菌或其芽孢的粪便、土壤、水污染的畜禽肉、鱼肉、粮食、水果蔬菜等食物原料或食品,在厌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肉毒毒素。致病食品主要以豆谷类发酵食品和肉制品为主,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面酱、火腿肠、血灌肠、风干牛肉等。中毒食品多数为家庭自制的风味或民族风俗食品,有密封隔氧的加工和储存过程。商品类食品以罐头等密封包装食品为主。2、临床表现

10、:潜伏期一般为12 h36 h,短者2 h,长者8 h10 d或更长,潜伏期长短与被摄入食品中肉毒毒素含量和摄入食品量有关,摄入毒素量大,潜伏期短,病程急;量小且持续摄入,则潜伏期长,发病缓。3、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者一般具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肉毒中毒特有的神经麻痹症状,初期表现为视力减弱、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震颤或固定、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眼部症状。同时或稍后出现张口、伸舌、咀嚼吞咽困难、口腔分泌物增多、语言障碍、声音嘶哑或失音、呼吸困难、便秘、腹胀、颈软不能抬头、四肢瘫软等肌肉瘫痪症状。重者会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昏迷、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而

11、死亡。但知觉、体温、血压、血象等体征一般正常。4、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根据病情进行催吐、洗胃或清肠,排除毒物。抗毒素治疗: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立即使用混合多价肉毒抗毒素治疗,待实验室诊断确定型别(A、B、E、F型)后,采用相应型别肉毒抗毒素治疗,抗毒素要尽早、足量应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吞咽困难者及时补充营养液,应用大量维生素B和C及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必要时灌胃补充液体营养液。呼吸困难者及时除痰和吸氧。为预防感染,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五)、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因经口食入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而致病。中毒食品主要

12、是乳及乳制品、奶油糕点、蛋及蛋制品、熟肉制品、鸡肉和蛋类沙拉、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及个别淀粉类食品。儿童易感。2、临床表现:潜伏期:发病急,一般在2 h6 h,最短1 h,最长8 h。主要症状及体征:剧烈的恶心、反复呕吐,可伴有上腹部绞痛,有时伴有腹泻。体温一般正常或低烧。多次腹泻和呕吐可导致虚脱、肠痉挛和严重失水。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敏感,发病率高、病情重。病程一般较短,1 d2 d内即可恢复。预后一般良好。3、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根据病情进行催吐、洗胃或清肠,排除毒物。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六)、副溶血性弧菌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因经口食

13、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致病食品主要为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及直接或间接被污染的其他食品。2、临床表现:潜伏期:发病急,多数在4 h28 h,短者2 h,长者30 h。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胃肠炎症状。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继而剧烈腹痛,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粘液便和粘血便。有时出现无恶心呕吐的患者。预后一般良好,大多1 d2 d后症状减轻,也有因为其他并发症死亡的病例。3、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根据病情进行催吐、洗胃或清肠,排除毒物。合理使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积极预防和治疗

14、脱水。轻症患者以口服补液为主,并口服抗菌药物;重症患者需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进行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七)、食源性霍乱弧菌病1、流行病学特点:因经口摄入被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致病食品主要为水产品、海产品及直接或间接被污染的其他食品。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 d3 d,短者数小时,长者7 d。主要症状及体征: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中型:腹泻次数一天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

15、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 kPa9.33 kPa(90 mmHg70 mmHg)。尿量每日400 mL,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的510,成人为48。重型:腹泻次数一天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 kPa(50 mmHg),成人9.33 kPa(70 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 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的10以上,成人8以上。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

16、循环衰竭。3、对患者的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应立即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原则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消毒。预防和治疗脱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轻型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并口服抗菌药物;中、重型脱水病人需立即进行输液(包括补钾)抢救,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补液。酸中毒严重者应酌情纠正,并同时服用抗菌药物。对密切接触者应严格留察5天,必要时可给予预防性服药。严格做好事件场所的环境和生活用品的消毒处理。对事件场所的食品、饮用水和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八)、 蜡样芽胞杆菌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因经口食入被大量蜡样芽胞杆菌或其肠毒素污染的食品而致病。致病食品主要为剩米饭、米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等。食用前的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