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案(《出师表》5-6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35191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复习案(《出师表》5-6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案(《出师表》5-6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案(《出师表》5-6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复习案(《出师表》5-6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复习案(《出师表》5-6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复习学案命题人:龚 雷 审核人:徐金国 学生姓名: 一、默写填空1、千里之行, 。2、木受绳则直, 。3、千里之堤, 。4、泰山不让土壤, ; , 。5、言必信, 。6、工欲善其事, 。7、临渊羡鱼, 。8、非学 ,非志 。9、 ,死而后已. 10、勿以 ,勿以 。二、复习课文出师表5-6节,完成下列题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倾tu( ) 痛恨于桓( )灵 gng( )耕于南阳 卑鄙( ) 猥( )自枉屈 二十有( )一年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2)臣本布衣。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由是

2、感激。古义:今义:(5)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3.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 4.重要字词解释。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 ) ( )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 )猥自枉屈( )( )后值倾覆 ( )( )尔来(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 重要虚词。以:先帝不以臣卑鄙(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躬耕于南阳 (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6.翻译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此悉贞良死节

3、之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_, , 。其中最重要的是 。(2) 上级任命郑振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振兴是“ , ”(用出师表中句子答)(3) 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4)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5) 表明作者志趣(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 (6)在出师表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 。(7) 写出源于5-6两节中的两个成语: 、 。

4、(8)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的主要条件是: , 。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 追本溯源 B猥自枉屈 妄自菲薄C三顾茅庐 左顾右盼 D当世之事 锐不可当8. 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9.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劝谏齐威王相比,二者劝谏的内容及方式均有所不同,试加以比较。 九年级语文复习学案出师表(5-6)答案一、 默写填空略二、复习课文出师表5-6节,完成下列题目。1颓 hun 躬 b wi yu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指十分憎恨(2)、古义:平民 今义:布做

5、的衣服(3)、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 不道德; (4)、古义: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今义:深深地感谢;(5)、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驱车赶马3. 通假字。“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4.重要字词解释。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的原因)(衰败) 躬耕于南阳(亲自)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不求闻达(显声扬名,做官)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屈尊)后值倾覆 (遇,遇到 )(兵败)尔来(那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6. 重要虚词。以:因为拿 来 于:对 在在到在7. 翻译句子(略)8.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9) 计日而待、不求闻达、三顾茅庐(8)亲贤臣,远小人7.B8.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9.出师表劝谏的内容是:希望后主亲贤远佞,邹忌是希望齐王纳谏。出师表先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再提出建议,邹忌则以自身受蒙蔽的实例讽喻齐王摆脱蒙蔽,虚心纳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