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34669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天的歌单元|苏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题第五单元 秋天的歌主备人教学目标1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小树叶、雁儿飞,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3聆听音乐时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初步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歌曲小树叶、雁儿飞,强化儿童对四二、四三拍的感受与表现,并相对集中地突出对儿童良好的唱歌习惯的培养。2学生在感受金秋风韵的同时,尝试通过演唱、律动与舞蹈来表现对大自然丰厚

2、馈赠的珍爱与感谢,并且学会采集与分享这份体现于音乐中的情感。教学难点1聆听音乐时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2演唱时能注意表现不同节拍的特点,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教学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2指导学生用能用柔和连贯和断顿跳跃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小树叶,鼓励学生学习小树叶的勇敢和坚强。3聆听音乐时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

3、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初步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二、导入新课。 1感受秋天优美意境。(1)音画结合,欣赏秋天美图。(背景音乐小树叶)(2)问问现在什么季节?2秋天有什么变化?说说感受。二、学习歌曲小树叶。1初步感知歌曲。导入;秋天到了,小树叶唱起了歌。(完整聆听歌曲)听后问: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再听,再感受速度、力度、情绪不同。听后问,你能听出哪段是妈妈的心里话,哪段是小树叶唱的?第三遍听时可以轻声哼唱。2体验歌曲第一段,表现妈妈为小树叶担心的情感。(1)

4、问: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谁?大树妈妈见小树叶孤零零地飘呀飘呀不知飘向哪里,妈妈心情是怎样的呢?(2)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担心的情绪。(3)跟着老师按音乐的节奏轻柔地朗读歌词一遍。放音乐,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现这种感觉吧。(4)学唱歌曲第一段。a、分句教唱第一段,随琴声连起来唱一遍。b、师生接口唱。(3)引导学生用连贯、轻柔、缓慢的声音来唱出妈妈为小树叶担心的心情。3体验歌曲第二段,表现小树叶勇敢坚强,为妈妈分忧的情感。(1)师范唱第二段。问: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怎么回答树妈妈呀?(学生交流)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树叶是怎样回答的呢?播放第二段音乐,引导学生从歌曲速度变化中感受小树

5、叶的勇敢坚强和乐观。(2)跟着老师有节奏地读歌词,加拍手拍腿动作。你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种活泼跳跃的感觉?随音乐做一做(3)学唱第二段。a、让学生跟着琴声试着唱,师纠错。b、指导用断顿、跳跃的声音唱第二段。4表现歌曲。(1)将歌曲连起来唱,注意两段的变化。(2)分角色演唱。(3)加声势伴奏演唱,用“沙沙沙 沙沙沙 ”和“ 刷 一 刷 刷 ” 的节奏伴唱。5情景剧表演。三、拓展。了解有关秋天的音乐或诗词。(1)你知道和秋天有关的歌曲或诗词吗?(2)学生交流,小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2

6、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雁儿飞,体验三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3聆听音乐时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初步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用雁儿飞的伴奏音乐2老师做三拍子的动作,如:移动重心“飞”双手高飞,向下飞,边转边飞,跪蹲飞等。(为歌曲表演做准备。)二、导入新课。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秋天的歌?2提问:秋天到了,除了小树叶发生了变化,你还观察到哪些变化?3小结: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秋天到

7、了,庄稼熟了,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喜悦;秋天到了,大雁也忙着搬家,到南方去过冬了三、学唱歌曲。1.师生谈话:你知道大雁吗?通过课件展示几副大雁图片,老师提示这是大雁,一种喜欢飞翔的候鸟。讲一讲大雁的故事及大雁的常识。让我们看看大雁的飞行吧。(播放一段视频)2.提问:大雁是怎样飞的?你能说说或学学吗?大雁排成一字型或人字型,向南方飞去。它们飞得多美呀,让我们用歌声为它们送行吧。3.教师随歌曲伴奏范唱歌曲。4歌曲新授。(1)你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为什么?(2)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3)让学生做移动重心的律动,感受三拍子摇晃、动荡感,并熟悉新歌曲调。(4)师按节奏朗读歌词,生跟读。注意

8、 X X 0|中的休止符(5)分句听唱。(四小节一句)(6)接龙唱练习歌词。(7)小组竞赛:甲乙两组接唱,每组唱一段。5打击乐伴奏。你们唱得真好,老师想为你们伴奏,看这是什么乐器?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徒手练习-为歌曲伴奏四、表现歌曲。1自编动作演一演。(分解-连贯)教师把单个图形画于黑板,让学生七人一组自己编演,自由创造队形。2合作练习。 (1)唱歌曲。 (2)奏乐器。 (3)做律动。先分组展示,再合作表演。3相互评价,表扬表现棒的小组。五、课堂小结:除了大雁是候鸟外,还有很多的鸟儿也是要,希望小朋友回去认真观察大自然,愿你们能发现更美的秋天。(随雁儿飞音乐出教室)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9、1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小树叶、雁儿飞,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3聆听音乐时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 1感受秋天优美意境。(1)音画结合,欣赏秋天的美景。(背景音乐西风的话)(2)问问现在什么季节?2秋天果园有什么变化?说说感受。三、复习歌曲小树叶、雁儿飞。1有感情地歌唱。2

10、加入声势动作表演。要求:(1)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2)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3评价小结。四、欣赏小苹果。 1导入: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吃苹果呀,谁来说说?(叫一两个学生说说)好,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俄罗斯小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吃苹果。(放录音小苹果)2欣赏歌曲小苹果。(1)思考俄罗斯小苹果是什么样?(2)交流小结。3唱一唱小苹果。(1)放录音范唱(2)放第二遍,要求学生哼唱。(3)指导学生朗读歌词。来源:Zxxk.Com(4)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学唱此歌。4表现小苹果。(1)再次聆听歌曲,随乐律动,感受歌曲的韵律。可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根据歌曲内容

11、的提示自己设计动作,还可以唱一唱。 (2)请你跟我这样做。小苹果小苹果长 满了肉来汁液多踏脚踏脚踏脚踏脚拍腿拍腿噢哩噢哩来源:Zxxk.Com哩长 满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肉来来源:Zxxk.Com汁液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

12、,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多踏脚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

13、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踏脚踏脚踏脚拍腿拍腿五、律动摘苹果。1出示一幅

14、结满苹果的大树的图,请几位学生摘苹果并说一说丰收的喜悦心情。2欣赏朝鲜舞蹈苹果丰收,学习摘苹果动作。3跟着老师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4师生共同表演摘苹果。四、结束全课,听音乐出教室。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音的强弱,了解轻柔的音乐用字母“p”表示,响亮欢快的音乐用字母“f”表示。2聆听音乐时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初步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请你跟我这样做)2师生问好! 二、欣赏惊愕交响曲。(一)初听音乐,你有什么感受?1创设情境,趴桌子上边休息边听。2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