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346476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作者:吕启祥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7日 07版)何其芳说红楼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 杂,而且天然浑成”,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生活兴味和揭露生活底蕴 的诱人魅力”。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涓涓细流,很难用一个段 落或一个故事来代表它的整体。人们熟悉的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一类 当然是小说的精彩篇章。然而高潮之起早已伏脉千里、远铺近垫,无数 细浪方形成大潮,流灌其中的是生活的血脉,割断了就难赏整体之美。 在人物创造之中,我们很难用一个维度、一种方法去分析概括某个人 物。比如最鲜活的凤辣子,“辣”,正是一种总体的审美感受。谁都知 道,凤姐这个人物,心机深细

2、,劣迹多端,而又才智出众、谐趣横生。 作为艺术形象,她的恶迹和心机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即如晴雯,张扬个 性、抗衡主子当然是她的基调,其刻薄恣纵也更令弱者惊心。由盛而衰、盛极而衰。红楼梦全书以乐写哀、以盛写衰。无论 是秦氏大殡、元春省亲这样的盛典,还是诸多节庆生日等喜事,无不透 露出哀音紧接着衰变。秦氏临终托梦谓“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不过是瞬息 的繁华”,并非一句抽象的语言,正是通过小说饱满的艺术描写呈现给 读者的。尤其不应忽略的是红楼梦的全部叙事置于炼石补天、仙草还泪 这样的寓言背景之下,“大荒”的彼岸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时空, 使“大观”的此岸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补天孑遗的一块顽石下世, 成为主人

3、公贾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绛珠仙草为酬答神瑛侍者的灌溉 之恩用一生的眼泪还他,以至泪尽而逝。这样看似“荒唐”的故事饱含 着作者的辛酸血泪。正因此,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家族衰亡 历程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社会意义而上升到了哲思的高度,给人以一种沧 桑感和命运感,启示读者思考人生,反观自我,超越当下。红楼梦同时又是一部从情节、细节到语言辞采都经得起深度品 味、反复咀嚼的文学精品。即便是一饮一馔、一动一静都令人向往。单 看五十回那雪天联诗时端出的几样果品:蒸熟的雪白的大芋头、朱红的 橘、金黄的橙、翠绿的橄榄,这雪白、朱红、金黄、翠绿,色泽多么鲜 明、丰富,是果品的色彩,也是生活的色彩。再看七十六回中秋

4、之夜的 品笛赏月,从远处桂花树下,呜咽悠扬传来笛声,“明月清风,天空地 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笛音、月色,加上桂花的幽香,触 发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多种感官,形成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更不必 说书中写到的那茄鲞的滋味、莲叶羹的香气了。无论是刘姥姥听见自鸣 钟响的反应,还是焦大醉骂的口吻,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于人物 心灵震颤的描摹更是洞幽烛隐,林黛玉一旦听得宝玉在背后称扬她,视 为知己,其直觉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收到手帕则“可喜、可 悲、可笑、可惧、可愧”,继而走笔题诗。红楼梦深得言外之意、象外之旨的其中妙谛。小说中鲜活的经 验世界已令人叹为观止,那深隐的超验之美更具魅力。小而

5、言之,如元 春回宫离别之时,说了“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的话,就是不再之谶; 凤姐生日尤氏笑道“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后“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 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上两盅吧”,此刻已有人在背后诅咒凤姐了,日后 之事更不可料。在我们初读时泛泛看过而实则蕴含很深的往往是某些十 分生活化的场景,在日常人物之间的言谈笑谑里,不时有超验之意象在 闪动。比如贾宝玉动不动就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又如蒋玉菡鬼使 神差地在酒令中说出袭人的名字,薛宝钗漫不经心地让莺儿打个络子把 玉络上。更令人心头为之一震的是林黛玉冷不丁儿从芙蓉花影里走了出 来,连同下文共改诔文之情节,芙蓉女儿诔所诔谁人,不必明言, 读者自能意会想象

6、,韵味深长。红楼梦通体都具有言浅意深、词微旨远的蕴藉之美。几十年 前,学界就有关于红楼梦的主题主线之争,任何一种概括和表述都 不尽人意,显得表浅、干巴、顾此失彼、难中肯挈。于是,人们比较认 同了其主旨的多义性、再生性,以至某种不确定性。鲁迅曾十分精辟地 指出由于人们眼光的不同而从红楼梦看出不同的种种,主要是从读 者的角度而言,也反映了作品本身的多义多歧、包蕴丰厚、释真不易。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只有自己去读、去体会,才能领略它内 在的美质,懂得它何以经久不衰。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够提升人的 精神境界和审美修养,经典之作能使人深扎根、有底气,使我们在拥抱 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保持民族自尊心和人文原创力。(作者单位:中 国艺术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